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19 14:53:41
选择字号:
学者在西藏发现葫芦科新种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西藏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在西藏墨脱县发现了一种葫芦科植物新种,并将其命名为“墨脱波棱瓜”(Herpetospermum motuoensis Y. S. Chen & B. Y. Zhang)。这一发现对于丰富我国植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类群》(Phytotaxa)。

A体态;B体态;C卷须;D叶;E雄花序;F雄花上面观;G雄花背面观;H雄花纵切面:雌花上面观;雌花背面观:K雌花纵切面;L果实;M果实纵切面;N果实横切面;O 种子。张步云 摄

  ?

墨脱波棱瓜属于葫芦科波棱瓜属,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藤本植物。其茎部近无毛,长2-6米,直径1-4毫米。卷须2-5歧,微柔毛,分枝长度不等。叶片心形至三角状心形,长2.5-11厘米,宽3.5-15厘米,纸质,两面疏被微柔毛,通常3-7裂,裂片长圆形至三角形。雄花序单生,长7-21厘米,含5-16朵花;苞片不明显,圆形至宽卵形,长1-1.5毫米,早落。雄花花瓣黄色,直径5-8厘米,花瓣5枚,近圆形至椭圆形。

雌花单生,子房圆柱状,疏被微柔毛,每室含胚珠6枚,下垂;花柱长1.3-2.1厘米,柱头3枚,2裂,近圆形至宽椭圆形。果实成熟时黄色,淡黄色,纺锤形至椭圆纺锤形,表面光滑无毛,顶端具喙状盖裂。种子不规则长圆形六边形,边缘每角具突起,成熟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

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助理张步云表示,该新种与冠盖波棱瓜 Herpetospermum operculatum比较近缘,成熟果实盖状开裂,但是可以通过其雄花苞片不明显、圆形到宽卵形、长1-1.5毫米、花瓣近圆形到椭圆形、每室6个胚珠、下垂、柱头近圆形到宽椭圆形、果黄绿色、梭形到椭球梭形、无毛,种子长圆形六边形,边缘每个角都有突起等形态特征区别。

科研团队在2021年冬季收到了来自墨脱县的两份标本和数十粒种子,经过仔细研究和文献比对,初步判断这些植物属于波棱瓜属。然而,播种的种子在2022年并未萌发。直至2023年10月,科研团队再次前往墨脱县进行实地考察,成功在野外观察到了这一植物,并采集了标本。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详细观察和比较,团队最终确认这是一个未被描述的新物种。

墨脱波棱瓜目前仅知分布于西藏墨脱县,生长在灌丛和林缘,海拔1300-2500米之间。据科研团队调查,该新种在墨脱县发现了五个种群,其中一个种群仅包含4株个体,且位于路边,易受道路建设和荒地开垦的影响,面临消失的风险。

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陈又生表示,墨脱波棱瓜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葫芦科植物的多样性,也为波棱瓜属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此外,该新种的发现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646/phytotaxa.697.3.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最精准太空时钟即将发射 人类首次通过欺骗眼睛观察到新颜色
柔性钙钛矿/CIGS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23.8% 揭示DNA损伤应答过程中染色质松散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