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培香 李娜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布时间:2025/4/12 18:23:53
选择字号:
全球发布,哈工大主办智能机器人国际学术期刊创刊

 

哈工大全媒体(刘培香 李娜/文)在全球智能机器人技术革新浪潮中,由哈工大与Wiley出版集团联合推出的国际学术期刊《智能机器人(英文)》(SmartBot)首期创刊号于2025年3月正式上线,面向全球发布。包括26位国内外院士在内的49人国际编委团队,覆盖20个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打造高效、高影响、高质量的机器人领域顶级国际期刊,建立国际一流学术交流平台。

  ?

SmartBot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汇聚全球顶尖学术资源。瑞士工程院院士布拉德利·尼尔森(Bradley Nelson)教授担任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副校长刘宏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哈工大李隆球教授担任执行主编。编委团队包括郑南宁院士、杨华勇院士、丁汉院士、王耀南院士、王树新院士、张建伟院士等国内外院士,涵盖机器人学顶尖学者及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等国际学术组织会士,确保期刊的学术权威性与国际影响力。

作为一本多学科交叉的英文期刊,SmartBot致力于构建全球学术共同体,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产业应用的双向转化,发表机器人技术前沿与交叉领域的原创性研究、综述论文及短篇通讯、评论、观点等文章,包括但不限于机器人化制造、软体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微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驱动控制、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机构学、传感与检测等方向,通过Wiley Online Library平台向全球开放获取。

SmartBot首期创刊号以“智能机器人前沿突破与范式创新”为主题,集结国际顶尖学者智慧,发表1篇主编社论与5篇权威综述,文章来自中国、瑞士、德国、日本。

“主编视界”开篇社论由期刊主编、瑞士工程院院士布拉德利·尼尔森(Bradley Nelson)教授执笔,深度剖析智能机器人领域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2024年为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尤其在医疗应用领域,其市场预计将以16.20%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这一趋势凸显了建立完善伦理规范与国际标准体系的紧迫性。

聚焦“生物集成微型机器人”,文章提出生物集成微型机器人(BIMs)的技术路线图,阐述生物友好材料、细胞-材料杂化等设计理念,比较不同制造工艺和驱动方式,分析BIMs在微创手术、靶向给药等医疗场景的功能实现机制,为智能医疗机器人的研发提供思路。

聚焦“并联机器人性能理论”,文章开创性地搭建并联机器人运动与力交互性能理论框架,指出并联机构与串联机构的差异,梳理研究范式,提出涵盖研究策略、评估方法和性能指标的评价体系,为并联机构在精密工程和重载领域的应用筑牢理论根基。

聚焦“机器人辅助血管栓塞技术”,文章提出机器人辅助栓塞技术的系统分类方法,评估各类栓塞剂和输送设备的特点,分析材料兼容性、操作精度等挑战,预测智能化、精准化的发展趋势,为介入放射学的技术革新提供参考。

聚焦“人形机器人技术图谱”,文章构建人形机器人技术知识体系,从历史发展角度剖析人形机器人头部和身体设计的技术突破,评估运动控制、环境感知等核心技术的现状,强调技术模块间的协同创新,为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聚焦“柔性人工肌肉”,文章对TAMs在软体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全面梳理,阐述TAMs在能量密度、负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不同材料体系和驱动方法,将TAMs结构进行分类,展望其在操控、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该刊采用开放获取模式,首期内容可通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toc/29981891/2025/1/1免费获取。期刊编辑部诚邀全球学者投稿前沿研究成果,共同推进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发展。

(原标题:哈工大主办的《智能机器人(英文)》(SmartBot)创刊号全球发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柔性衣壳影响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体内传播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古代岩石为罗马“小冰期”提供新证据 科学家将手机图像传感器变为反物质相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