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12 11:38:16
选择字号:
《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正式发布

 

4月11日,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牵头组织,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及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的《中国帕金森病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文刊登于《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杂志》上。

帕金森病(P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第2大常见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其临床表现包含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以及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目前尚无法根治。

《报告》测算并报道了中国PD患者疾病负担相关数据。中国现存PD患病人数超过500万例,患者的发病人数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38.08%,患病人数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43.14%,因PD导致死亡的人数约占全球因PD导致死亡人数的23.71%。

值得注意的是,近30年间,我国PD相关的疾病负担指标,如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等,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各疾病负担指标的上升幅度比女性更高,性别之间的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此外,《报告》对PD的诊断标准改变进行了详细阐释,并介绍了多种辅助检查手段,强调了PD前驱期诊断和亚型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在临床诊断PD之前的数年至数十年,其病理生理损害过程就已存在,PD高危因素筛查和前驱期的诊断将大大提前治疗干预时间,使患者最大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PD是异质性非常高的疾病,不同患者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以及进展速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这些特点,可将PD分为不同的临床亚型,对这些亚型的准确分类有助于阐明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预测其疾病进展以及开展针对性的精准治疗。

《报告中也详述了多种用于PD治疗的药物、神经调控技术、干细胞疗法以及中医药疗法等,同时对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也做了相应介绍,尽早诊断和精准诊断或将是PD治疗的重要突破口。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柔性衣壳影响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体内传播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古代岩石为罗马“小冰期”提供新证据 科学家将手机图像传感器变为反物质相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