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曦,李享,李烨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4/10 18:29:07
选择字号:
我国研究团队破解微塑料入侵食物链新路径

 

记者10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磊教授、孙红文教授课题组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首次证实了微塑料通过叶片进入食物链的全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上。

据介绍,植物吸收是很多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重要途径。植物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微塑料,但其向上运输效率较低,对地上可食部分的影响有限。而大气中的微塑料广泛存在,如被植物叶片直接吸收,将导致更直接的生态污染风险。

南开大学的新污染物研究团队针对植物叶片对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潜在吸收行为,开展野外调查与实验室模拟研究。

南开新污染物研究团队开展植物模拟暴露实验。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面对这些比头发丝还细百倍的颗粒,研究团队动用了一系列“高科技侦探”:利用质谱技术像“化学指纹鉴定”一样精准识别塑料成分;应用高光谱成像给叶片做“CT扫描”定位塑料分布;通过原子力显微镜,以纳米级分辨率“看见”塑料颗粒。

南开新污染物研究团队开发质谱分析方法。

研究团队在典型污染区域的树叶中,检测到每克叶片含有高达1万纳克的塑料成分,相当于每片树叶“吃”进了很多微塑料颗粒。更令人担忧的是,露天种植的叶菜类蔬菜也显示出类似的污染特征。

研究人员通过荧光标记实验,首次捕捉到微塑料通过叶片气孔“偷渡”的全过程:这些直径仅微米级的颗粒不仅能穿透植物“皮肤”,还会沿着维管束“高速公路”运输,最终在毛状体等部位“安营扎寨”。

该研究为微塑料污染防控敲响警钟。传统观点认为土壤是微塑料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实际上大气沉降同样危险。而且生长期长、叶片面积大的蔬菜更易富集微塑料。

“这就像发现了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一条隐蔽隧道。”汪磊说。该成果不仅提升了对微塑料循环的认知,更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目前,研究团队正基于上述发现开发新型防控技术,守护“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宗琪琪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鱼”潜入1100米深海,点亮一颗星 柔性衣壳影响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体内传播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古代岩石为罗马“小冰期”提供新证据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