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2025阿里云AI势能大会在京召开。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烁在致辞中披露,目前在京人工智能企业已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000亿元;备案123款大模型产品,数量全国第一。
杨烁表示,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中具有“头雁”效应,是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战略机遇。他指出,北京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明显,顶尖人才占全国总量43%,拥有14家人工智能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北京市正立足首都定位,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大模型产品数量全国居首,北京市在数据、算力方面也有系统布局。杨烁指出,在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发布100个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数据总量超150PB;智能算力规模超2.2万P,京津冀蒙环京算力供给廊道已形成。此外,北京还发布《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5+10+N”模式布局示范应用项目,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综合型、标杆性重大工程。“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已聚合300余家伙伴企业,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朋友圈。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北京信息软件业技术和应用场景优势,把信息软件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协同行业用户、大模型厂商等各方力量,加快大模型的行业深度应用。”杨烁说。
值得一提的是,4月8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关于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行动方案(2025年)》,致力于全面提升人工智能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