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4/8 16:54:36
选择字号:
新方法可以精准解析分子筛铝对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研究员陈魁智团队在分子筛铝对的识别、量化及对分子筛脱铝过程影响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二价金属阳离子(M2+)结合定量1H NMR、1H-1H同核相关测距技术的新方法,实现了分子筛中成对铝原子(铝对)和单位点铝含量的精准定量解析,以及不同铝-铝距离或不同孔道落位的铝对的亚类辨识与定量区分。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并被选为内封面文章。

解析分子筛铝对过程示意图。大连化物所供图

沸石分子筛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其骨架铝对的分布与落位一直是研究热点,在分子筛合成和设计过程中,铝对的精准调控对于深入理解铝位点协同作用、不同孔道落位的限域效应、分子筛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几乎所有骨架铝均呈现Al(OSi)4四面体结构,仅存在微小的Al-O-Si键角变化,因此,铝对的高分辨率、精准定量地表征极具挑战。

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系列不同离子半径的M2+阳离子交换ZSM-5分子筛中的B酸对,通过1H NMR定量实验发现,随着阳离子尺寸从Ca2+增加到Ba2+,可交换的B酸对含量随之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结合对水热脱铝过程中铝对的定量追踪等分析发现,铝对可以被分为三类。进一步,研究人员使用新开发的方法对水热脱铝过程中的铝对进行定量追踪,发现分子筛中大量的铝对会引发快速脱铝过程。此外,脱铝过程中两个铝原子遵循先后脱除,并非同时脱除。

该研究为孤立铝、铝对的定向构筑、铝-铝距离的催化调控提供了可靠表征手段,同时为高效分子筛设计提供了技术及理论支撑。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1/jacs.4c1474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完整植物单细胞图谱问世 “大鱼”潜入1100米深海,点亮一颗星
柔性衣壳影响帕金森病病理蛋白体内传播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