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至23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第五届传感器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CSI 2025)在江苏南京举行。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讨学科发展路径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遇。
会议现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教授胡俊辉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他表示,传感器与信息技术是推动智能时代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共同交流和见证科技的进步,推动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通过主题报告、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多样化形式,构建了多维度的学术交流生态。为表彰优秀学术成果,大会特别设立“优秀论文奖”“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及“优秀海报奖”,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
胡俊辉教授致辞。
?
主题报告环节,江南大学教授敖金平、浙江大学精密工程与微纳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涛、浙江大学研究员陈艳姣、贵州大学教授杨明、深圳技术大学教授董波等5位专家分享了各自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探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与思考。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学术考察环节,与会人员参观了胡俊辉领衔的前沿实验室与承载航空航天精神的博物馆。胡俊辉为大家讲解了实验室在传感器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并展示了多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精密仪器设备。尤为引人注目的是,80岁高龄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退休副教授戚成海受邀担任特别讲解员。
颁奖现场。
?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承办,深圳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AEIC学术交流中心共同协办,旨在搭建全球智慧碰撞的平台,为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注入新动能。AiScholar艾思科蓝为大会提供全过程的技术和服务支持。
随着大会的圆满落幕,ICSI 2025不仅为传感器与信息技术领域搭建了高端对话平台,更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出学术成果转化的新范式。主办方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前沿技术挑战,推动学科交叉与跨界合作。
考察现场。本文由主办方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