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发布时间:2025/3/22 18:57:13
选择字号:
黄汲清:山川为墨,地质人生

 

年轻人必须学得真实本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本领,将来才能为国效劳。——黄汲清

黄汲清(1904年3月30日—1995年3月22日)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

和石油地质学家

今天是他逝世30周年纪念日

▲黄汲清院士(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结缘地质初露锋芒

1904年,黄汲清出生于四川仁寿

1924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师从葛利普、李四光等名家

毕业后

在辽宁、四川和贵州等地开展调查

并在古生物方面作了专门研究

1932年,28岁的他

已完成6本中外文专著

奠定了中国二叠纪生物地层学的基础

▲1928年,24岁的黄汲清(后排左)毕业时与北京大学地质系同班同学合影(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远赴重洋博学笃志

1933年春

黄汲清获得留学瑞士的机会

跟随大地构造学家阿尔冈

专攻构造地质学

▲1932年,黄汲清(左一)与导师阿尔冈教授(左二)在阿尔卑斯山考察(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博士毕业后,黄汲清赴美国

做学术访问

期间考察了美国重要石油公司

积累石油地质经验

回到祖国开拓理论

1936年,黄汲清回到祖国

从事调查国内

油气、煤田和金属矿产工作

1945年,黄汲清完成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

首次系统划分中国及邻区的

大地构造旋回和基本构造单元

创建“多旋回说”

▲1941年,黄汲清等在河西走廊考察石油地质乘车途中(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库)

心为石油卓著功勋

黄汲清十分重视我国大地构造

与油气资源之间的关系研究

他的《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

提出了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储油理论

为突破“中国陆相贫油”的成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黄汲清

担任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

长期指导着祖国的资源普查和工业建设

1956年,他出任地质部

石油地质局总工程师

提出以鄂尔多斯、四川、华北

和松辽为石油勘探的重点

为发现大庆油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6月,黄汲清(前排右二)与地质部新疆石油普查大队在野外考察石油地质(图片来源:《黄汲清纪念文集》)

他还开拓了

中国地质图类编绘事业

从1951年起

他先后主编出版了

第一张1:300万中国地质图、

整套中国1:100万国际分幅的

综合地质图等上百张图件

1982年,黄汲清作为

“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

项目主要完成者

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黄汲清展示地质构造图(图片来源: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

黄汲清晚年仍关心着

塔里木等地的石油开发

以及地质学史方面的工作

年少时他曾立下志向

“年轻人必须学得真实本领,

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本领,

将来才能为国效劳。”

 

他一生严谨求实治学

胸怀祖国河山

以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液态空气储能国家级首台套示范项目推进 新型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助力多相催化加氢
摄影师助攻科学家解析“闪电烟花” 2024年全球气候多项指标创下惊人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