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思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3/21 18:14:39
选择字号:
愿每个人都能享受优质睡眠

 

“睡眠作为生命的基本需求,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然而,睡眠健康和睡眠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盲区。”3月20日,在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25世界睡眠日科普讲座暨全国义诊活动”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指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问题日益突出,失眠、打呼噜、呼吸暂停等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而这些问题又成为多种慢性疾病的源头疾病,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025年3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睡眠日主题是“睡眠健康,优先之选”。

失眠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0%,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

陆林指出,长期失眠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打呼噜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危害严重的睡眠呼吸疾病。据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30至69岁的人群中,有近10亿人患有OSA。在我国,OSA患者有1.7亿,其中中重度患者有6650万。

叶京英(主办方供图)

  ?

据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教授叶京英介绍,OSA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患者在睡眠时上气道反复部分或完全塌陷。气道塌陷会引起间歇性缺氧、睡眠片段化、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胸腔内负压波动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现有的研究已经证实,OSA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认知功能障碍有密切相关性。“如果夜间打呼噜伴随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睡眠监测,接受针对性治疗。”叶京英表示。

此外,老年睡眠健康、儿童睡眠健康也值得关注。

李庆云(主办方供图)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李庆云表示,老年人的睡眠问题尤为突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结构发生变化,深睡眠时间减少,夜间易醒、早醒等问题频发。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加速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儿童的睡眠健康直接影响其身体发育和学习能力。然而,调查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睡眠不足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儿童因课业压力和电子产品使用导致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许志飞强调,儿童每天应保证9—11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需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减少睡前电子设备使用,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为应对日益增多的睡眠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政策提出“每个地级市至少设立还有一家心理门诊及睡眠门诊”的工作指导原则,全面、持续推动科学睡眠知识的普及。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睡眠门诊建设,为公众提供专业的睡眠健康服务。据悉,目前,全国已有3000余家医疗机构具备睡眠监测的条件。这些机构中,部分已经开设了睡眠专病门诊。

睡眠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基石。与会专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睡眠健康,从失眠到呼吸暂停,从老年人到儿童,从慢病管理到肥胖防控,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专业的诊疗服务,共同构建健康睡眠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享受优质睡眠,拥抱健康未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科学家撰文探讨甲醇制烯烃领域相关发展 新型双金属协同催化体系助力多相催化加氢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