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2/11 14:21:58
选择字号:
过去20年地球内核可能发生变化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地球内核的形状在过去20年里可能发生过变化,这些变化似乎发生在地球内核表面的附近,或增进我们对其性质和结构的理解。相关研究2月13日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地球的固态内核被认为在维持地球磁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内核成长是液态外核内部对流的主要驱动力。之前的研究提出,内核随时间流逝发生过转动或是形状变化,但两者不是同步发生。近期一项研究显示,通过分析穿过内核后被记录到的重复地震的地震波,内核在2010年前后从比地球其他部分转得更快变为转得更慢。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ohn Vidale和同事分析了2010年前后168组重复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其中一些发生在内核回到相同位置后,也即每组地震波的任何差异不可能来自转动速度导致的差异。

他们发现,虽然每组地震产生的穿过内核的地震波的性质是一致的,但仅擦过内核的地震波的性质却有不同,对此的最好解释是内核形状会随时间发生改变。

研究者认为,最有可能导致这一过程的原因是下地幔底部密度异常的牵引力,或是外核对流产生的拖曳力。但他们也指出,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才能提供一个更确定的解释。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61-025-01642-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打一针”,为锂离子电池“续命” 北极地球工程项目因生态风险而取消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体 治疗花生过敏或可“以毒攻毒”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