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国科学报》记者 赵广立
“以长期主义,支持最大胆的头脑,奔赴科学的未达之境。”
11月24日,腾讯公司10年内出资100亿元“稳定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第三期名单发布,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的35位科学家上榜。至此,“新基石研究员”的数量来到139位。
作为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最大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包含数学、物理、化学和没有立即产业化可能的理论计算机领域)、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资助类别分为实验类和理论类,资助期均为五年,期间实验类每人2500万元,理论类每人1500万元,期满可申请续期资助。
第三期“新基石研究员”名单如下:
据了解,截至6月15日申报工作结束,第三期“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共有669人申报,最终35人获得资助。从领域分布来看,数学与物质科学领域获选的19人中,物理学、化学领域各8人,数学与理论计算机领域3位;生物与医学科学领域获选的16人中,生物学领域10人、医学科学领域6人。项目遵循“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的原则,经国内外评审专家多轮严格评审,诞生了上述名单。
35位新当选的“新基石研究员”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7位未满40岁,是平均年龄最低的一年,其中最年轻获选研究员仅35岁;今年有3位女性“新基石研究员”获选,占比9%;2位医师科学家入选,占比6%。此外,本届当选者中有15位“新基石研究员”为自由申报,占比43%。
据介绍,“新基石研究员”的申报条件包括申报当年未满55岁、担任博士生导师或同等资历5年以上、在中国内地或港澳地区全职工作(国籍不限)、每年投入科研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未担任所在机构主要领导职务等。2025年的资助名额中,特别明确了“其中6个名额专门用于资助青年科学家(男性不超过40周岁,女性不超过43周岁)”,今年最终有9位青年科学家当选,占比26%,为历年最多。
按照“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初衷,该项目计划10年内稳定支持200至300位杰出科学家。自设立后,该项目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开放,此后改为每两年开放一次。
“这个项目在设立之初,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开放,回应了科学界长久以来对支持自由探索的热切期盼。”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表示:“但我们也尊重科学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本着长期主义的精神进行人才遴选,坚持入选研究员的高门槛、高要求和高水平。因此,未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将保持两年一次的开放频率,10年稳定支持200至300位杰出科学家,为他们的自由探索提供最大空间。”
2025年,“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对人才遴选标准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其中,原创性、重要性、突破性三个标准,被具体阐释为:“提出全新的科学问题或聚焦解决领域内长期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提供具有创新视角的研究思路或研究方法;改变原有认知或突破所在学科的知识边界;发明新方法、新技术、新工具,并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推动其他领域的进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