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迎来了建院190周年,并隆重举行学术论坛。活动上,发布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展报告》,与匈牙利赛梅维什大学进行国际合作签约仪式,并举行了“190拾光光影见证”主题摄影艺术展揭幕等活动。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下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在致辞时表示,作为中国西医起源地与孙中山先生革命策源地,医院创下无数个“第一”,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十三五”规划以来,医院坚定走研究型医院发展道路,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及院区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回顾医学历程,共探未来发展,为推动医学进步凝聚智慧。
据介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创建于1835年,是我国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西医教育的发源地和民主革命策源地。孙中山先生曾以“逸仙”之名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运动。该院屡创中国西医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例眼疾手术、卵巢切除术、膀胱取石术、乙醚麻醉术、病理解剖术,第一张X光片,第一本中国医学杂志,第一间西医学堂,第一位中国医学留学生等。
根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展报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发展目标,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科研创新为驱动、以人才培养为支撑,在科技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勇担重任、开拓进取,取得显著成就。目前,医院共有1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签约现场。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杨建林表示,近年来,医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医院整体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搭起“基础研究-临床转化-患者受益”的全链条体系。医院获授权专利数量、国际专利数量居广东省前列,在医工融合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成功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便携式人工智能超声骨密度仪等创新产品的研发。依托“逸仙博士后培优计划”“逸仙启航计划”等“组合拳”,医院建起从学业到成才的“逸仙人才金字塔”:近10年新增1名院士、5名国家杰青,形成院士领衔的“多层次人才矩阵”。
“我们不搞‘一刀切’,要让每个医护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赛道’。”谈及人才培育,杨建林揭开了“逸仙人才密码”——医院搭建“分类分层”培育体系,按临床科学家、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护理高端人才四大方向,给每位职工“量身定制”职业成长地图。
活动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与匈牙利塞梅维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就人才交流、科研合作开展深入合作。塞梅维什大学是匈牙利和中东欧地区医学和健康科学领域领先的高等教育机构,拥有250多年的历史,在欧洲医疗行业与科研领域享有崇高声誉。目前,双方已明确开展“急性胰腺炎并心脏损伤长期观察性研究”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
记者了解到,站在190周年新起点,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明确未来十年五大发展要务:一是完善疾病生态观理论体系,持续产出原创性、颠覆性理论成果;二是攻克生命医学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转化一批颠覆性新技术与产品;三是建成世界一流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医学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四是打造世界一流高水平临床和科研工作队伍;五是完善理论、临床、转化“齿轮式”联动生态体系。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