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5 10:56:25
选择字号:
新研究解锁水稻种子萌发调控“密码”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王州飞团队研究揭示了OsDREB1C-OsNAC3-OsGH3.2通过脱落酸(ABA)介导的生长素(IAA)途径调控水稻种子萌发的新通路,并明确了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理学》。此前,该团队已在《科学进展》上揭示OsDREB1A-OsNAC3-OsGA20ox1模块通过赤霉素途径调控芽期生长。

OsDREB1C-OsNAC3-OsGH3.2转录模块的分子调控模式。研究团队供图,下同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何永奇介绍,种子萌发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起始点,直接决定田间成苗情况,是保障作物高产稳产的核心基础之一。植物激素在种子萌发调控中扮演核心角色,其中ABA是抑制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IAA则通过与ABA协同或拮抗作用参与调控,但目前其分子调控网络尚不明晰。因此,揭示ABA介导的IAA途径调控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并评估其育种利用潜力,将为作物轻简高效栽培、提升单产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研究团队成功鉴定出一个由OsDREB1C、OsNAC3和OsGH3.2组成的转录级联通路,该通路通过ABA介导的IAA途径调控种子萌发。研究发现,与野生型相比,在ABA存在的条件下,施加IAA可显著抑制Osnac3突变体种子萌发。分子机制研究表明,OsNAC3可直接结合IAA代谢基因OsGH3.2的启动子,在种子萌发早期激活其表达,进而降低种子中IAA的积累量。同时,OsNAC3启动子序列的自然变异会影响转录因子OsDREB1C与其结合的亲和力,而OsDREB1C能够同时激活OsNAC3和OsGH3.2的表达。在遗传关系上,OsNAC3位于OsDREB1C下游发挥功能,同时作为上游调控因子作用于OsGH3.2,形成转录级联调控,通过ABA依赖的IAA途径调控种子萌发。

优异单倍型鉴定与育种利用评价。

在基因育种利用方面,研究团队开展了OsDREB1COsGH3.2基因优异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携带OsDREB1CHapB单倍型的种质发芽率显著高于OsDREB1CHapA型,而OsGH3.2的3种单倍型均与种子萌发无显著关联。结合前期鉴定出的控制种子萌发的OsNAC3Hap2优异单倍型,进一步评估发现,聚合优异单倍型OsNAC3Hap2和OsDREB1CHapB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OsNAC3Hap2和OsDREB1CHapB主要存在于籼稻中,在粳稻中几乎缺失。不过,在粳稻品种中过表达OsDREB1C或OsGH3.2,可显著促进种子萌发。

由此可见,OsDREB1C-OsNAC3-OsGH3.2模块是一个潜在的遗传改良靶点,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或基因过表达等策略,培育适宜直播轻简栽培的水稻新品种,提高作物产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plphys/kiaf57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