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第十届合作大学联盟理事会会议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下简称港科大(广州)]召开。来自全国11所合作大学的负责人出席会议,聚焦综合改革元年路径探索与格局性力量等核心议题,将“格局性力量”理念,转化为驱动教育综合改革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切实行动与可行方案。
记者获悉,合作大学联盟成立于2014年6月,是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指导下,由全国11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含内地与港澳地区)合作大学组成的非营利性交流机制。联盟定期举办理事会会议,旨在凝聚合作办学机构力量,研讨共同问题,构建合作办学话语体系,推动我国合作办学事业健康发展,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倪明选致欢迎辞。港科大(广州)供图,下同
本次会议由港科大(广州)主办,以“开放·融合·跃升——汇聚格局性力量:合作大学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创新探索与独特贡献”为主题,立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全面实施与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共同探讨合作大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使命、挑战与发展路径,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共识。
会议由港科大(广州)党委书记谷忠鹏主持。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致欢迎辞。他提出合作大学肩负创新使命,联盟既是“抱团取暖”的平台,也是“各展所长”的空间,期待依托联盟促进合作大学能力跃升,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路径,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陈大立作主旨发言。他指出,历经20年发展,合作大学已成为合作办学的旗舰和标杆。面对“教育强国,合作大学何为”的时代命题,合作大学应坚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增强造血能力与发展韧性;强化“在地国际化”能力,切实提升自主办学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
轮值秘书单位交接现场。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副局长马杰强调,评价改革是推动合作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牵引,介绍了两年来“以研代评”创新实践及成效,并提出将强化政策保障与机制创新,推动修订相关政策、建立协同机制等措施,为合作大学预留自主发展空间。
广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仕敏指出,广东已建成6所高水平合作大学、占全国半数以上,将系统实施“合作办学高质量工程”,打造立足湾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教育开放合作新高地。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敏生表示,广州将教育对外交流、开展合作办学作为提升城市能级重要抓手,将深耕大湾区教育融合沃土,推动合作办学创新平台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
与会领导、嘉宾合影。
在主题报告环节,各合作大学分享了具有前瞻性的办学理念与实践探索。对于合作大学本身的发展定位与治理模式,各校分享了具有代表性的思考与实践。
闭幕前,会议还举行了轮值秘书单位交接仪式,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手中接过使命,不仅象征联盟的持续发展,更凝聚着各成员单位携手迈向新征程的共同愿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