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1/14 21:02:39
选择字号:
七分饱更健康?科学家阐明背后原因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雷群英团队经过近十年的探索,首次发现并证实了乙酰辅酶A可作为“代谢信使”直接调控线粒体自噬,丰富了对代谢物信号功能和细胞器质量控制的认识,并为克服胰腺癌KRAS抑制剂耐药提供了全新的潜在靶点和联合治疗策略。11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雷群英(前排居中)与团队在实验室讨论。图片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提供

如果把细胞想象成一个城市,线粒体就是城里的发电厂。乙酰辅酶A则是这座城市里的“核心原料”,既能连接葡萄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供应商”,制成发电厂的燃料棒,涌入发电厂全力发电,也能用于建造新的“储油罐”(脂肪组织)或加固“建筑外墙”(细胞膜),推动城市扩张。

然而,随着线粒体功能失调,老旧的发电厂运行时会冒黑烟(产生自由基)、污染城市环境(氧化应激),危及整个城市活力。适度饥饿则相当于一次计划性的城市改造,此时乙酰辅酶A水平下降,通过影响关键蛋白的乙酰化状态来诱导线粒体自噬,定向爆破那些效率低下、污染严重的老旧发电厂。

乙酰辅酶A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信号分子,直接被细胞内受体“感知”,从而传递能量和营养信号?

为解答此问题,研究人员首先模拟了人体“温和饥饿”环境,用接近人体过夜饥饿的营养成分配制培养基。结果显示,线粒体自噬显著启动,但该过程不依赖于经典的能量和营养感知途径AMPK和mTOR信号通路。

进一步地,研究团队锁定了细胞质乙酰辅酶A代谢途径,并发现含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NLRX1是这条新通路中不可或缺、高度特异的“哨兵”。无论是在细胞还是活体小鼠模型中,一旦NLRX1被敲除,由乙酰辅酶A下降所触发的线粒体自噬就会完全“停摆”,而普通的细胞自噬却不受影响。

机制研究表明,乙酰辅酶A是NLRX1的内源配体,可直接结合NLRX1蛋白的LRR结构域上一个进化上保守的“口袋”。在营养充足时,高浓度的乙酰辅酶A像“刹车”一样,结合在NLRX1上,将NLRX1锁定在自我抑制的闭合状态,阻止其与自噬蛋白LC3结合。而当营养匮乏时,细胞质乙酰辅酶A水平下降,“刹车”被释放,促进NLRX1变构和蛋白寡聚化,招募并结合LC3,从而启动线粒体自噬。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研究也为解决KRAS抑制剂的耐药问题带来了新思路。KRAS是肿瘤内突变率最高的癌基因,KRAS抑制剂在临床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但也面临迅速产生耐药性的问题。

研究团队发现,肿瘤细胞在KRAS抑制剂面前,启动了一套意想不到的“自我救护”机制:药物会下调ATP柠檬酸裂合酶(ACLY)的表达,导致细胞内乙酰辅酶A水平下降,进而意外激活了以NLRX1为核心的线粒体自噬通路。这种“自我保护的”线粒体清除,帮助肿瘤细胞减轻了药物带来的氧化应激,从而得以存活。

由此,研究团队在多种KRAS突变细胞中证实,敲除NLRX1或使用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能够显著增强KRAS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这也意味着,靶向“乙酰辅酶A-NLRX1”轴,有望成为联合用药、克服KRAS抑制剂耐药的全新策略。

雷群英表示:“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很多时候容易过度饮食引起代谢失衡,持续存在会导致代谢性相关疾病的发生。我们的工作为古语‘七分饱’提供了分子机制,也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过度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745-x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九寨沟震后八年生态恢复成效显著 arXiv将不再接受计算机科学综述
科学网2025年10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从寒到暖,热木星为何要越过“雪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