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广东湛江海事局的护航下,全球首型深远海智能渔业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缓缓进港,驶入湛江招商国际邮轮港码头并安全靠泊。这艘被称为“海上移动牧场”的“钢铁巨鲸”,历经数月试航与调试,终于回到湛江,即将开启深海养殖的新征程。
海巡船护航“湛江湾1号”。李乾源 摄
作为我国海洋渔业装备的“国之重器”,“湛江湾1号”由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是全球首型透水式漂浮动力定位养殖工船。该船总长154米、宽44米,养殖水体达8万立方米,相当于32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能同时养殖多种鱼类;它集“海上半潜养殖、漂浮动力定位、自主航行避台、绿色能源供给、人员居住舒适、系统功能智能”于一体,填补了深远海智能养殖的多项空白。
据介绍,“湛江湾1号”于11月5日7时从湛江港6号浮标拖航进港,整个拖航船组吃水5.2米,拖带长度295米,拖带宽度66米,拖带高度42米。受体型庞大、功能特殊影响,加之临时靠泊邮轮港码头,本次航行面临航道环境复杂、船舶操控精度要求高等多重挑战。为保障该船安全进港,湛江海事局指挥中心提前启动专项安全保障机制,构建“海陆空”立体防护网,针对该船动力定位特性定制“一船一策”方案,明确推荐航路、拖轮配置及应急响应流程。
“湛江湾1号”顺利靠泊。王推陈 摄
拖航前,湛江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发布航行警告,通过VHF循环播报拖航计划,提醒过往船舶注意航行动态。进港期间,东海岛海事处派出“海巡09047”、霞海海事处协调“海巡09691”船接力护航,如“贴身保镖”般驱离航道附近碍航渔船,通过甚高频不断提醒无关船舶避让,并在航道转弯处、海湾大桥等重点区域提前提醒船舶禁止会遇,保障“湛江湾1号”一路畅通。
与此同时,湛江航标处联合霞山海事处实施“空中+水上”协同巡查,通过无人机加强航道通航环境和航标巡检,排查隐患,确保航道通航秩序和导助航设施效能正常。靠泊期间,警戒船继续值守,海事部门对码头上下800米水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为该船筑牢水上安全屏障。
“湛江湾1号”过海湾大桥。王推陈 摄
从南通试航到归航湛江,从成功下水到即将正式投产,“湛江湾1号”的每一个航迹都凝聚着中国海洋工程的智慧。该船在湛江海域的“扎根”,不仅为湛江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落下关键一子,更将以全球领先的养殖技术与装备,为深远海资源可持续开发探索新路径,向世界贡献海洋科技领域的“中国方案”。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