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会第一次亚洲论坛期间,环境可持续单细胞原位代谢图谱科学计划(iMAPS-ES)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该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室、《绿碳》期刊中心等联合组织。
研讨会采用“现场交流+同步直播”的模式,百余位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界的代表围绕元拉曼组技术与装备体系在环境修复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方法学进展及工程化应用,共同梳理了iMAPS-ES国际科学计划启动一年以来的最新进展,并就下一步研发重点达成了共识。
在特邀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享了在iMAPS-ES国际科学计划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在元拉曼组仪器平台支撑下,菌群代谢功能解析、难培养菌靶向分离、污染物降解、合成菌群构建、塑料生物降解及拉曼组数据质检软件等方面的科学发现与应用示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进一步推进iMAPS-ES科学计划,本次研讨会达成三点共识。一是建立共享的元拉曼组数据与质控标准体系,解决跨实验室数据可比问题;二是推进实验流程的规范化操作,加速仪器与方法的标准化进程;三是聚焦典型场景开展联合应用示范,推动“仪器—数据—资源—工艺—应用”闭环的产业化落地,助力全球气候变暖应对与生态系统修复。
据悉,iMAPS国际科学计划首期正在全球建立数十个探测点,每个探测点肩负着微生物组单细胞精度“代谢传感器+菌种挖掘机+生态修复剂”这三大使命,服务特定区域、学科或领域的产学研群体,从而以全球分布式微生物组科技基础设施网络的形式,共同创造“单细胞原位代谢功能,随时可检可选可养可用”的美好愿景。iMAPS科学计划包括环境、农业、生物制造、精准医学、公共卫生等分支。
iMAPS-ES为iMAPS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方向分支,于2024年10月在青岛启动,正围绕土壤、水体等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或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典型生态系统联合推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