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知交会暨地博会)在广州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开幕现场。主办方供图 
  
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以“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2个交易博览专馆、6个系列活动专区”,全面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转化交易、价值评估、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质运营服务资源,为创新主体打造高端融合、规范有序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交流平台。
 
知识产权这座“桥”,不仅是粤港澳三地协同创新的纽带,更是连接实验室与生产线、创意与市场、资源与资本的关键枢纽。开幕式上,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广州实验室国家产业运营中心、中山大学科研院等单位代表分享了专利转化运用的成功案例,展现了从“纸上专利”到“市场红利”的跨越。
 
 
 
 
 一款无人机引人关注。朱汉斌 摄 
  
广东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连续12年位居全国首位,2025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首次登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百强集群榜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高级顾问白光清在开幕致辞时高度肯定粤港澳大湾区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并表示WIPO将继续支持大湾区建设全球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记者从现场看到,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在展陈规模上超越往届,设立了十二个主题展区,设置“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专馆”和“地理标志交易博览专馆”两大核心展馆。其中,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专馆重点展示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重点产业的创新成果;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专馆汇集来自欧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特色产品。
 
 
 
 
 展会现场。朱汉斌 摄 
  
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的核心亮点。展会特设“知识产权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专区”,通过实物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重点展示机器人、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与专利技术。该专区不仅有小鹏陆地飞车、亿航VT-11E无人机两大低空黑科技领衔,“大湾区限定版”人型机器人秀融合醒狮神韵与科技律动,更集结10余家企业的尖端展品以及5场高规格行业交流活动,全方位呈现知识产权如何为湾区创新造血赋能。
 
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还特设“知识产权助力百千万工程专区”,集中展示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兴农、消费帮扶、农文旅融合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成功案例,为“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同期还打造“专利转化运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等多个专区,通过举办创新成果投融资路演、专利技术产品推介等近30场主题活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与企业、金融机构实现广泛对接,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签约现场。 
  
本届知交会暨地博会不仅是展示知识产权成果和推动技术转化的重要平台,更是链接省域创新要素的关键纽带。活动期间,广东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知识产权局签署《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协作帮扶合作协议》,通过精准匹配供需,为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注入澎湃动能,驱动生产力新跃升。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唯一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袂举办的知识产权领域交易会,知交会暨地博会举办以来累计促成知识产权交易总额超百亿元,在知识产权转化领域精准导航、积势蓄能,已成为映照湾区知识产权实力、引领行业方向的“风向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