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5/10/26 21:08:34
选择字号:
一周热闻回顾(2025年10月26日)

 

中国科学院主持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项目启动


由中国科学院主持的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山地灾害风险防控教席,10月19日在第二届气候变化与灾害风险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揭牌启动。


我国科学家在嫦娥六号月壤中发现“天外信使”


10月21日凌晨3点,我国科学家一项关于嫦娥六号月壤的重要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科学家在嫦娥六号月壤样品中成功识别出来自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这一发现为行星科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约150位科学家参加


10月25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暨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在上海临港中心举行。

本届顶科论坛以“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Science in Future)”为主题。论坛聚焦全球科技前沿,共同探讨基于未来科学的基础研究、技术突破、融合创新、国际合作、科技治理、道德伦理等重大课题,进一步搭建全球顶尖科学家思想碰撞的平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供科学方案与行动路径。


2025年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揭晓


10月25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温州开幕,会上揭晓了2025年“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该奖项颁发给了英国Porotech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刘颖俊,意大利都灵大学教授玛丽安杰拉·鲁索,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教授沃尔夫冈·特雷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王辉。他们分别因在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有机与钙钛矿光伏及光子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荣获大奖。每位获奖者将获得100万元人民币奖金。


2025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举行,4名科学家获奖

2025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21日晚在香港举行,4名科学家获颁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3个奖项。

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教授兼多伦多大学教授约翰·理查德·邦德,以及英国剑桥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乔治·埃夫斯塔西奥乌获颁天文学奖。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荣休所长暨科学会员沃尔夫冈·鲍迈斯特获颁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中国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兼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教授深谷贤治获颁数学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周国治先生逝世


据北京科技大学公众号消息:著名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周国治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25年10月20日在美国逝世,享年88岁。


高翔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日前,中央批准:高翔同志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贾振元同志不再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职务。10月21日,大连理工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光军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徐青森同志,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蒋天宝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同志主持会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真正有助于缓解便秘的食物是它 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