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佳欣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23 9:59:01
选择字号:
新方法利用食用真菌生成防渗膜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会《朗格缪尔》期刊报道,美国缅因大学和辛辛那提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食用真菌生成防渗膜的新方法。他们将真菌与木质纤维结合,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有效阻隔水、油及油脂的保护膜。在概念验证实验中,这种防渗膜可在纸张、牛仔布、聚酯毡及薄木材等常见材料上生成,显示出替代塑料涂层的潜力。

一种由食用菌生长的防渗涂层使水滴在这些材料上形成水珠(从上到下依次为:纸张、牛仔布和聚酯毡)。图片来源:《朗格缪尔》期刊

  ?

近年来,研究人员利用真菌的纤维状网络开发出多种防渗材料,这得益于菌丝表面天然的疏水特性。此外,研究人员用来制造薄膜的原料是造纸用的蓬松木质纤维,其中以微观形态的纤维素纳米纤维为主。这种薄膜可形成一道阻隔氧气和油脂的屏障。

此次研究人员尝试让可食用的火鸡尾蘑与纤维共同生长,以在多种材料表面形成保护涂层。在制备过程中,研究人员先将火鸡尾蘑菌丝与富含营养的纤维素纳米纤维溶液混合,再将混合液均匀涂覆在牛仔布、聚酯毡、桦木贴面及两种纸张表面,并在温暖环境中促使真菌生长。随后,将样品置于烘箱中干燥一天,以灭活真菌并固化涂层。

研究显示,真菌至少生长3天才能形成有效防渗屏障,新生长的薄膜几乎不会增加材料厚度,但会改变材料颜色,呈现黄、橙或棕褐色斑驳图案。

在真菌处理后的织物和纸张上,水滴会凝结成珠状滚落,而未处理材料上的水,则迅速摊开或被完全吸收。此外,该真菌涂层还能有效阻挡正庚烷、甲苯和蓖麻油等多种液体渗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新型光电神经网络架构让光电计算精度更高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