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1 10:53:04
选择字号:
2025年地理学与可持续性国际学术会议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

 

10月18日至1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与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地理学与可持续性国际学术会议”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此次会议主题为“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跨学科研究视角”。会议设13场特邀报告与36个专题分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近30个国家、约500位学者注册参会。

2025年地理学与可持续性国际学术会议举办。陕西师范大学供图

  ?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晓兵在致辞中表示,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形势日益紧迫的背景下,地理学作为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学科,其跨学科特质不断凸显,是系统制定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方案的科学基础。本次会议聚焦跨学科方法在复杂地理问题中的应用,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为应对挑战、寻找科学方案提供国际交流平台。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傅伯杰谈到,当今世界正面临气候变化、资源紧张、区域发展失衡等前所未有的挑战,地理学需要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深化地理学综合研究,推动地理学在支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实现创新发展。

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席、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Nathalie Lemarchand表示,地理学以其跨自然与人文的综合性视角,在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挑战中具有独特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陈发虎表示,本届会议议题涵盖气候适应、土地退化、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前沿方向,充分展现地理学在应对全球挑战中的学术价值。他呼吁全球地理学者携手合作,共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中国地理学会—埃及地理学会”合作签约仪式。陕西师范大学供图

  ?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地理学会—埃及地理学会”合作签约仪式,为推动两国地理学会之间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启动了全球干旱生态系统科学计划第二期(Global-DEP II),该计划旨在推动干旱区社会-生态系统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与合作,服务全球旱区的可持续发展;成立了IGU地理学与可持续性委员会非洲分会,该分会旨在推动非洲地理学综合研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大会期间,13位专家学者围绕气候变化、生态恢复、水土过程、城市可持续、智能地理、全程耦合、SDGs、粮食-能源-水-生态纽带关系、全球可持续发展路线图等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作了特邀报告。各专题分论坛内容涵盖生态恢复、地理过程、土地退化等多个前沿方向。除主旨报告与分论坛外,大会还设立了墙报交流、科技成果展示等环节,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化学术对话平台,推动地理学为实现全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