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韫绮,江庆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17 20:04:40
选择字号:
宇宙命运是什么?诺奖得主分享宇宙前沿发现

 

10月15日,第232期上海科普大讲坛《新视野新宇宙》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受邀以《天文学未解之谜》为题发表演讲,与观众共同探索宇宙的过去与未来。

施密特教授。

  ?

1998年,施密特与其团队通过观测Ia型超新星,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正在加速膨胀。这一成果揭示了,宇宙是由约70%的暗能量、约25%的暗物质和约5%的普通原子物质构成的。

最近,通过对宇宙早期“声波”遗迹的测量也精确印证了上述成分比例,并确认了“宇宙是平坦的”这一几何性质。

施密特介绍了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等尖端设备的最新成果,包括在早期星系中发现黑洞的证据,以及寻找系外行星的蓬勃进展,“我们看到很多星系、黑洞迅速出现,而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与如今我们所见的任何恒星都截然不同。也许它们是在大爆炸之后直接就形成了巨大的黑洞,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我认为这是目前最大的谜团。”

施密特提到,在未来,欧几里得卫星等下一代探测任务还将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宇宙膨胀历史,继续追寻暗能量的真相。

《天文学未解之谜》讲座现场。图片均由上海科技馆提供

  ?

在随后举行的圆桌对谈中,施密特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祖颖、上海中学国际部学生朱思汉就精确宇宙学、人工智能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暗能量影响等话题展开交流。

施密特鼓励年轻学子打好科学基础。“要学好数学,理解科学,也要学习写作与沟通,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他强调,科学家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要对问题充满热情,这是成为成功科学家最重要的部分。”

本期讲坛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主办。上海科普大讲坛自2009年启动以来,已邀请473名顶尖科学家开展286场讲座。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神秘宇宙“斑点”究竟是什么? “向上生长”的芯片,突破摩尔定律限制
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达创纪录水平 太阳上也会下雨,科学家找到原因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