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北京工业大学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为更好地服务“双碳”“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新兴交叉领域学科布局,破解产业“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填补高端创新人才缺口,北京工业大学成立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4个新学院,构建覆盖战略关键领域、衔接国家需求与区域发展的学科新矩阵。会上,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新学院揭牌。
?
为全面贯通“科研—人才—产业”创新链条,北京工业大学在深化校内学科布局的同时,积极推进对外协同合作,分别与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及小米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项合作围绕校际协同、医工融合与产教联动等多个维度展开,旨在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生态,为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与产业升级提供系统性支撑。
?
?
?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报告环节,3位战略科学家带来精彩的学术报告。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沈昌祥围绕国家法律与战略要求,阐明安全可信是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提出以自主可信计算3.0技术构建主动免疫防护体系,并系统论述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定位、方向与人才培养体系,强调应加快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建设,加强多层次、多类型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填补国家人才缺口。
?
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楚剑从空间创造、海岸保护、地下工程与固废资源化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南洋理工大学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技术与实践,包括水下空间开发、柔性海堤和生物水泥固化等技术,为两国学者在智慧城市建设、低碳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科研合作与学科交叉提供了重要参考。
?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唐捷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新能源的内涵、发展历程与核心特征,重点分析了光伏、氢能、储能三大技术路线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强调“光-氢-储”协同是构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关键,并介绍了北工大新能源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规划,将聚焦零碳能源科学与技术,为国家能源战略与首都绿色发展服务。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