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窑白瓷‘类银似雪
’
的外观主要得益于哪种原料特性?”“陶瓷制品表面光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瓷器釉下彩绘的颜料为何不会在高温下褪色?”......邢窑,作为唐代“南青北白”瓷业格局中的北方代表,是中华陶瓷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从细白莹润的“类雪似银”白瓷,到影响深远的制瓷工艺,邢窑不仅承载着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更见证了唐宋时期手工业的繁荣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
邢窑创烧于北朝,盛于唐朝。邢白瓷胎质坚实细腻,颜色类银似雪。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瓷器以青瓷为主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南青北白”格局。元代以来,邢窑逐渐销声匿迹。20世纪以来,陶瓷专家和文化学者从未停止对邢窑的寻找。20世纪80年代开始,邢窑窑址调查取得突破进展,盛唐时期“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邢白瓷逐渐走进当代人的视野。
为普及邢窑历史文化与陶瓷工艺知识,让更多人感受千年瓷韵的魅力,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特别推出“寻邢窑古韵,传千年瓷魂”专项答题活动。
扫描下方二维码
立即参与专项答题
本次专项答题得到了邢瓷烧制技艺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11月,《邢台市邢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正式实施,对邢窑文化资源的保护对象、名录保护制度、列入名录程序、名录动态管理、具体保护措施以及资源普查、建档、更新等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为更好地保护窑址、窑具、器物、典籍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造型、色彩、装饰、设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立体、完善的邢窑文化资源保护制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法治支撑。
2025年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通过线上设置每日答题、限时挑战答题、PK答题、专项答题等不同模式,让您在碎片化时间利用“小屏”提升科学素养。您还可以通过“测测你的数字科学素养”模块进行自测,了解自己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思想、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同时,大赛还将从前沿科技、人工智能、科学家精神、应急科普、热点话题等不同角度,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专项答题活动。
来源:北京市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