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记者颉满斌)记者1月6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生态学院教授龙瑞军团队从全球反刍动物肠道古菌基因组目录角度,系统解析了全球不同反刍动物肠道古菌的组成、多样性和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为甲烷减排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龙瑞军介绍,甲烷是全球变暖贡献率仅次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在20年周期内,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力约为二氧化碳的82.5倍。反刍动物的甲烷排放占全球人为甲烷排放的30%至32%,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全球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反刍动物甲烷的生成主要由胃肠道,尤其是瘤胃中的古菌产生。因此在此次研究中,龙瑞军团队通过收集和整合2270个反刍动物肠道宏基因组样本,建立了全球反刍动物肠道古菌基因组目录。
通过对比不同反刍动物不同肠道部位的古菌组成和功能,研究团队发现,古菌的组成在种间和不同肠道部位上差异显著。同时,研究团队还发现古菌可能携带抗生素和金属抗性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致病因子、群体感应元件及古菌病毒组。
“该目录的构建将为反刍动物肠道古菌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同时也为推动理解反刍动物肠道古菌生态,以及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龙瑞军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