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正式开课。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以“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发展态势”为题,为近4000名本科新生开授该课程第一讲,带领大家踏上探秘人工智能之旅。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谭铁牛为学生讲授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第一课。南京大学供图
?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谭铁牛表示,“尊重学科发展规律是推动学科健康发展的前提,基础研究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应用需求是科技创新的不竭之源,学科交叉是创新突破的‘捷径’,宽容失败是支持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务实理性设定发展目标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课程中,谭铁牛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还融入大量形象生动的行业案例。“专用人工智能由于任务单一、需求明确、应用边界清晰,形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单点突破。”谭铁牛表示,“换句话说,只干一件事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干得很精深。比如它打德州扑克、下围棋都已经战胜人类。”仿生机器人领域也有不少亮点:地面自行站立的电动Atlas机器人、跟真鱼一样自由游弋的仿生机器鱼……
谭铁牛提醒学生,热潮之下有许多观点看法还有待商榷。“人工智能领域的炒作时有发生,比如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水平即将全面超越人类水平,两年内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机器换人’会让所有人下岗失业……”谭铁牛为大家列出了一屏幕的谣言,他幽默地表示:“上这门课,你们不会那么容易被忽悠。”他希望新生们既看到人工智能引领新一代技术变革的趋势,也要冷静客观看待种种挑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将从专用智能向多用智能发展,从人工智能向人机混合智能发展,从‘人工+智能’向自主智能系统发展,从‘蛮力’人工智能向‘灵巧’人工智能发展……”谭铁牛说,人工智能本身是一门科学,现在它也在变革科学,在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正加速科研范式的变革,人工智能还将加速普惠型智能社会进程,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带来变革性影响。他还告诉学生,尤其是学习法学的学生,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问题将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的治理将得到加强。
首讲现场。南京大学供图
?
据悉,今年2月,南京大学决定全面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启动建设“1+X+Y”三层次“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体系”,以1门必修的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X门人工智能素养课+Y门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前沿拓展课为基础,与科研机构、产业企业联合打造合作育人平台,创设各类实践应用场景。南京大学要构建大学阶段递进式、全周期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在南大“人人可学AI”“处处可学AI”“时时可学AI”。
谭铁牛还列出了2024年秋季学期南京大学人工智能通识核心课程的教学安排。课程师资力量集结了周志华、申富饶、吴建鑫、戴新宇等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以及交叉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他们将围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大模型、人机博弈、智能语音等内容逐步深入推进,为学生展开一幅完整而精细的人工智能研究图景,此外还有“人文远观: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等人文探讨。该课程将通过小班实践等方式,与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深化校企合作,结合学科和学生特点,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而准确的认知。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