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2024亚太区名单揭晓 |
超半数来自于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17位中国学者入选 |
|
9月9日,Meet TR35 Summit 2024 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以下简称TR35)”亚太区发布仪式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此次论坛以“Atlas Pulse”为主题,来自中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的科技精英,共同见证了亚太区新一届TR35。
TR35亚太区发布仪式。
亚太区发布十周年
今年也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发布十周年之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副出版人、水木络绎联合创始人张岚详细解读了TR35亚太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强调了TR35亚太区旨在多样化的发掘能够解决世界共同命题,并对当地社会、经济及可持续性发展有贡献的青年人才。
“通过对比亚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入选者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亚太地区科技创新呈现出的特点。”张岚介绍。
从入选者所在的研究领域来说,亚太地区排名前5的分别为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27.6%)、生物技术与医药(26.5%)、人工智能与机器人(24.6%)、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5.1%)、网络与软件(12%)。全球范围内,前5的分别为生物技术与医药(27.4%)、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4.9%)、计算机与电子硬件(14.3%)、人工智能与机器人(10.3%)、网络与软件(9.7%)。
以入选者所在机构主体来说,亚太地区的81%的入选者来自于高校,而全球范围内,高校和企业的比例接近于1:1。
“从中可以发现不同区域的年轻人,特别是在某些领域有创新突破的年轻人,在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上,会有一定的侧重。”张岚解释,“比如亚太区在创新材料工程领域的积累比较多,所以年轻人的参与度也更高。”
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作为TR35全球华人青年科学家社区遴选、搭建与运营的主要负责人,张岚在过去多年间为多位TR35创业者在投融资、产业资源对接、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提供了支持。
“无论是否是科技领域,年轻创业者面临的困境是类似的,比如缺乏资金和产业资源。”张岚介绍,对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来说,存在两个特点。
一方面,由于转向产业的成果往往来自于实验室,极有可能还未建立配套的审批政策和法规,在此情况下,要把科研成果转变为一个面向市场的产品,意味着需要做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既然是产品,往往意味着搭建需要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产品的生产线,要求企业家具备工程化和管理的思维,但这些能力在实验室中是难以习得的,也是年轻科学家们所欠缺的。
为此,TR35社区会针对性地为TR35创业者提供一定的支持。张岚举例说道:“比如人工智能与许多不同领域都有交叉,但创业者可能并不清楚市场上存在哪些需求,我们可以围绕他们的领域,提供产业化应用相关的服务。”
“TR35本身更为关注未来3~5年内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技术,从过去入选者的后续发展的平均情况来说,也是和我们的预期相吻合的。” 张岚补充,“基础研究同样非常重要,只是从TR35本身定位来说,我们会关注偏向应用的一些进展。”
这样的趋势,在今年的TR35亚太区入选者中同样得到了体现。
部分入选者合影。图片均由主办方提供
34岁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助理教授赵安娜,因为开发了首个组织工程脑类器官而入选亚太区TR35。
赵安娜将组织工程技术与人脑类器官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组织工程脑类器官(teBO)。赵安娜介绍,这是通过将纯细胞脑类器官与 3D 脑模拟细胞外基质支架和新设计的器官芯片设备相结合来重建人脑微环境而实现的。使用该技术生成的 teBO 表现出批次差异性降低、尺寸更大、大脑发育成熟和更复杂的电生理特征。这一成果可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病毒感染等多种神经科学的研究。
“我在韩国期间的专利,已经由我导师的公司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了。我现在还有其他的一些想法,也在持续推进这些专利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以期让这项技术惠及更多人。”赵安娜表示,“在接下来的2年中,我会更专注于科研,同时开始去了解工业界,掌握成为一名企业家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5年后,我希望能够拥有一些有价值的专利,通过与大公司合作或者自己创业的方式,扩展这些专利的应用。”
27岁的黎鹏举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在过去6年的科研生涯中,他专注于基础物理化学原理和生理学的研究去发明新的生物电子器件。去年首次实现了对成年猪心脏的最小侵入性、高分辨率和随机访问的光电起搏,完成了从单个心肌细胞到大型哺乳动物心脏组织的多尺度生物调控。
这项成果若成功应用于临床,预计将有潜力惠及全球约200万心脏手术患者。此外,黎鹏举已迭代优化第一代光电化学装置,实现了更低辐照度引发心脏起搏、长达一年的稳定性能,以及微创手术植入。目前,黎鹏举正在参与筹备创办一家初创公司,将通过引入光驱动心脏起搏器重新定义心脏护理。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和芝加哥大学的创业中心等进行交流,沟通成果转化等相关事项。”黎鹏举介绍,“目前还在比较早期的阶段,我们也正在把材料做得更稳定、质量更高。”
附:“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名单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韩庚沅(34岁,韩国,发明家)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首席技术官宁子杨(29岁,中国,先锋者)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助理教授Nako Nakatsuka(34岁,日本,发明家)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首席科学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廖婉如(35岁,新加坡,远见者)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李光耀博士后研究员江欣莹(32岁,马来西亚,人文关怀者)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Ady Suwardi(33岁,新加坡,远见者)
Insilico Medicine联合创始人兼总裁Alex Aliper(35岁,俄罗斯,创业者)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副教授姜志亨(34岁,韩国,先锋者)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Akanksha Thawani(32岁,印度,先锋者)
韩国科学技术院助理教授朴志珉(33岁,韩国,先锋者)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陈永谘(35岁,新加坡,发明家)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Prashant Kumar(35岁,印度,先锋者)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助理教授赵安娜(34岁,韩国,先锋者)
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Karan Ahuja(29岁,印度,远见者)
Meta Research科学家Anurag Kumar(34岁,印度,人文关怀者)
澳大利亚硅量子计算公司量子系统工程负责人Ludwik Kranz(35岁,澳大利亚,先锋者)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研究员Neil Robinson(32岁,英国,先锋者)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Dmitrii Ustiugov(33岁,俄罗斯,远见者)
美国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吴佳俊(32岁,中国,远见者)
Isomorphic Labs科学家唐乙正(30岁,中国香港,先锋者)
Luma AI首席科学家宋佳铭(30岁,中国,创业家)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朱迪(34岁,新加坡,发明家)
复旦大学研究员商珞然(32岁,中国,先锋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医师陈雨沛(34岁,中国,先锋者)
美国罗格斯大学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牛思淼(33岁,中国,发明家)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蒋琦(33岁,中国,发明家)
香港大学助理教授赵琦(34岁,中国,先锋者)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翟晶磊(35岁,中国,先锋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海天(35岁,中国,发明家)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研究生黎鹏举(27岁,中国,发明家)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朱毅斌(35岁,中国,人文关怀者)
哈佛大学哈佛学会青年学者、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基因调控独立学者及实验室负责人夏波(34岁,中国,先锋者)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研究生姜凯议(25岁,中国,发明家)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邱晨光(35岁,中国,发明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助理教授钱琦(35岁,中国,先锋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