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9/8 8:53:32
选择字号:
中国超算艰难突围记

 

文丨《中国科学报》记者 赵广立

20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高性能计算机(即“超算”)完全依赖进口

西方国家为了封锁超算核心技术

同时为了限制中方对超算的使用

规定出口到中国的超算

必须装在一座透明玻璃房内

钥匙须由他们掌握

计算的资料要经过审批

中方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下

“‘玻璃房子’是中国的耻辱!”

时任国家科委主任、两院院士宋健的这句话

也是每个中国计算人心头的苦涩

当时中国也有一些大型计算机

但大都落后先进水平几代,应用也十分有限

被讥讽是“‘公机’不会下蛋”

尽快研制自主可控的高性能计算机

既是战略发展要求,也是市场所需

时值“863计划”走向历史舞台

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先后设立

“智能计算机”主题项目赫然在列

(即863-306主题)

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

(以下简称智能中心)

也随后成立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以下简称计算所)

研究员李国杰担任创始主任

经过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

以及深入分析世情国情

智能中心最终决定主攻通用的并行计算机

并设立了这个主攻方向上的第一个目标

在一次文艺演出活动中

舞台背景中的一行字“新时代的曙光”

让李国杰触动不已

于是决定将智能中心研制的第一台计算机

取名为“曙光一号”

图片

▲“曙光一号”计算机。

研制“曙光一号”

需要大量有计算机设计经验的人才

在缺兵少将的背景下

李国杰大胆启用国内刚毕业的硕博士生

28岁的刘金水来了

27岁的樊建平来了

24岁的孙凝晖来了

……

一年后

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技术队伍壮大起来

他们这群“不怕虎的初生牛犊”

要面对的竞争对手

是IBM、惠普这些国际巨头

1991年11月,“曙光一号”的总体方案确定

年轻的团队摩拳擦掌、准备全力攻坚

然而,国内的研发环境实在太差

硬件采购、软件支持、组件生产等

都是“拦路虎”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智能中心大胆决策:

派一支小分队到美国硅谷去研发!

樊建平等6人被选中

前往硅谷进行“曙光一号”的封闭式研发

樊建平至今记得

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一处美式民居

6个人只有4间卧室

客厅就是办公室和实验室

他们把一天分为

上午、下午、晚上3个工作单元

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周末无休

散步或骑自行车是主要的娱乐和锻炼活动

在近1年“洋插队”的时间里

没有一人三心二意

他们深知,肩上扛着的“曙光一号”

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前途命运

图片

▲“曙光一号”赴美国研制团队(左起:李如昆、樊建平、陈鸿安、贾沛长、刘金水、王永杰)。

利用硅谷的产业环境

“曙光一号”的研发进程大幅加快

不到半年,“曙光一号”的硬件设计接近完成

至1992年10月,小分队完成了主板设计

同时进入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生产

11月,用作中断控制器的FPGA芯片研制成功

随后,软件设计调试与硬件并行展开

与此同时

在智能中心软件组对UNIX源程序解读工作基础上

樊建平等人研发出

我国第一个并行UNIX操作系统——SNIX

率先在国内实现线程级细粒度并行

国内的研发团队也在搏命飞奔

张兆庆和乔如良领导并行编译组

刘晓华负责Express编程环境

孙凝晖等负责计算性能测试与优化

隋雪青等负责数据库移植与事务处理测试

……

在简陋的条件下,大家常常工作到很晚

朝着共同的目标默默付出

图片

▲李国杰(左二)和团队成员一起检查“曙光一号”主板。

1993年2月

硅谷小分队带着几块“曙光一号”主板载誉归来

迅速开始联调及软件移植工作

仅用了两个月

计算机硬件、显示设备、BIOS系统、

操作系统核心的调试工作基本完成

相关测试优化工作也逐一收官

这支年轻的队伍没有辜负期望

历时不到两年

“曙光一号”成了!

“曙光一号”诞生后不久

由美、英、日等国组成的“巴统”组织

宣布解除10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对中国的禁运

“863”计划的主要发起人、两院院士王大珩

在考察智能中心后写道:

“‘曙光一号’研制成功的意义不亚于卫星上天”

1994年,宋健看到“曙光初现”

号召智能中心勇当“敢死队”

要在产业市场

“像当年刘邓大军一样杀出重围”

智能中心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依托“曙光一号”科研成果

在1995年成立了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如今曙光系上市公司市值已近3000亿元

是“863”计划科研成果转化中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图片

▲智能中心走廊“人生能有几回搏”标语。(本文图片均由计算所提供)

以“曙光一号”为起点

中国超算事业拉开了

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大幕

此后的30年

在曙光、天河、神威等系统

一代代研制者的努力下

国产通用高性能计算机

几乎占领了全部国内市场

成为打破“禁运”发展自主可控高技术产业的榜样

《中国科学报》明日(9月9日)刊发全文:《中国超算事业的第一缕“曙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