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小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31 11:33:34
选择字号:
研究揭示大熊猫种群演化历史,提出物种保护新见解

 

国宝大熊猫是动物界当之无愧的顶流。作为我国特有的旗舰濒危物种,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而关于大熊猫过去隔离种群的形成历史、当前种群所面临的潜在遗传风险,以及未来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保护工作,都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8月26日,浙江大学教授方盛国团队联合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兰天明团队、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欢团队,以及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等,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研究论文,揭示大熊猫种群演化历史。

  ?

该研究通过对覆盖现存野生大熊猫种群规模近30%的个体进行高质量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构建了迄今为止最精细的大熊猫遗传变异图谱、揭示了大熊猫六大山系野生种群的遗传结构、发现了显著遗传分化的新亚群结构、模拟了人工圈养繁育子代放归野外的遗传风险,为主管部门制定野生大熊猫的保护策略与计划,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科学依据。

野生大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重构

  ?

研究团队发现,大熊猫整体的近交和遗传多样性丧失问题并不严重。但是不同种群的近交程度却存在差异,其中秦岭种群的近交和有害遗传突变的积累最为严重,凉山种群次之。

对于圈养大熊猫群体,经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的7个主要繁育谱系的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圈养大熊猫的近交水平和遗传负荷均低于野生大熊猫,表明科学的圈养谱系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近交,保护圈养熊猫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

研究经过模拟评估后认为,放归本山系圈养繁育的后代个体,从引入有害突变角度看,是遗传拯救的最优先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后代个体的遗传负荷。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