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刘逸飞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27 15:39:04
选择字号:
地下50米,40摄氏度,这场社会实践不一般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掘‘匠’:建设者之歌”实践团队深入中铁十四局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项目部,在地下约50米,温度40多度的盾构始发井下展开一场“火热”的社会实践。

“新征程号”盾构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学生对话项目总工程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供图


据悉,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起点珍珠泉站,终至一期工程起点龙江站。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承建江心洲中间风井至滨江站区间过江隧道,始于建邺区江心洲中间风井,后下穿江心洲长江大堤,继沿下穿潜洲和长江后,在江北新区滨江站接收,全长3062.6米,最大覆土埋深55.35米,接近20层楼高。

实践团队成员与项目负责人武文清、项目总工程师单晓波等面对面,从个人成长、项目规划、资源配置、工程管理、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单晓波介绍,4号线项目使用了同步注双液浆技术,是国内地铁过江隧道中属于首次应用,能有效控制管片上浮,防止管片错台,提高隧道成型质量,保证施工效率及安全。

“现在井下的温度大概有40多摄氏度,我们下井的人员至少有160人进行轮班。”武文清介绍。随后,团队成员深入到“新征程号”盾构机始发井下,近距离了解盾构机的始发筹备工作。“还没走到井下,衣服就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可见施工人员的辛苦。”团队成员翟欣桐说。

在项目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物资仓库、加工车间等其他现场设施。现场随处可见的安全警示、摆放整齐的零部件、规范化的加工操作……处处显示一项工程的高标准完成往往始于毫末。这些也都被拍进成员的视频素材,成为此次科普作品的内容之一。

“掘‘匠’:建设者之歌”实践团队通过近距离接触施工现场,对话一线的工程建设者,发挥专业优势,以文字、视频、绘画等形式,科普盾构机等施工器械原理,发掘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科技创新以及其中涌现出的代表性盾构技术人才,以所学专业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可复制的传播路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