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研究员班宇杰团队提出“MOF分子筛膜动态应力缺陷自适应修复”新概念,将膜预先置于风险性的水热环境中挑战其耐受极限,迫使应力缺陷充分暴露。并且,其在相同化学环境中同步耦合生长纳米粒子,通过动态新生缺陷处的养分毛细富集实现纳米粒子定位生长,形成精准的自适应修复区域,在不损失分离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升膜的分离耐久性。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分子筛膜是由分子筛晶粒紧密堆砌形成的连续、致密薄层。局部和偶然的晶体扭转与边缘位错将形成亚稳态连接的晶间结构。在分离过程中,高温、高压、真空等化学和机械载荷将诱发膜内应力缺陷,极大削弱分子筛膜的耐久性与分离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挑战,团队提出了“MOF分子筛膜动态应力缺陷自适应修复”新概念,解决了膜内应力缺陷形成和纳米粒子生长修复的时空同步问题,在不改变膜厚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控制修复区域,且修复区域形状可根据应力缺陷类型自适应调节,实现“点对点”精确修复。修复后的MOF分子筛膜可实现多种共沸液体化学品(如乙醇、异丙醇、吡啶、乙腈等)脱水精制,在多种分离环境中表现出显著提升的耐久性,例如,对代表性共沸乙醇体系稳定分离超600小时,相比修复前提高10倍。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o7331? ?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