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春蕾,程振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8/7 17:19:25
选择字号:
"85后"教师乐意当每一个学生的“铺路石”

 

“机器学习的核心技术解决了吗?”“医院影像分析项目进展如何?”“脊柱畸形测试的人工智能(AI)算法有没有用到最新技术?”

暑假中期,杭州也进入“烧烤”模式,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电)下沙校区的一间教室里,氛围同样可以用“热极了”来形容,一位男教师正目不转睛地关注学生们的研究进展,他时而拧眉沉思、时而亲自下场操作。

他就是杭电计算机学院教授秦飞巍,也是杭电多支本科生科研团队的指导老师。

秦飞巍在指导科研团队。杭电供图

  ?


如何让学生更优秀?

2014年,在浙江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85后秦飞巍加入杭电计算机学院,第一次登上三尺讲台的他立刻就爱上了教学,他发现:“和学生们在一起的感觉太棒了,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也是值得用心付出一辈子的事业。”

如何让学生更优秀呢?秦飞巍认为,搭建研究平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很重要。

秦飞巍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处理、医学影像分析等。从2017年开始,他先后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智慧医疗创新中心、俄罗斯圣光机大学等机构的科研人员联合开展“脊柱侧弯”医学影像研究。

“正常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脊柱侧弯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从后面看有后背左右不平。”秦飞巍告诉《中国科学报》,“我们团队致力于用机器学习、大数据等方法提前介入‘脊柱侧弯’的治疗。”

秦飞巍的团队除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还有部分是本科生。2017级於文卓同学大二时就在秦飞巍的支持下,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从传统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技术开发着手,进行部分脊柱——骨盆力学参数的自动量测。

如今已经在某大厂从事研发工作的於文卓告诉《中国科学报》:“当年,我带领的本科生团队大多没有丰富的科研经历,是秦老师帮我们建立了自信,从读研到现在工作,很多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是在本科期间掌握和积累的。”

2018级的葛云阳同学现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从事大模型相关研究,他也是在大二期间成为“脊柱侧弯研究2.0版”的“带队大哥”。当时葛云阳带领本科生科研团队在第一代机器视觉探索的基础之上,开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空间注意力、目标检测的脊柱多组力学参数自动量测。

“秦老师不仅在机器学习、应用数学等研究领域为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而且他总会在关键问题节点上给予启发,让我们可以做出很多成果。”葛云阳回忆道。

“做老师在前,做科研在后”

在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同学们提及“脊柱侧弯研究2.0版”,这个项目是由杭电在校本科生为主的团队完成的,并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

秦飞巍告诉《中国科学报》:“‘脊柱侧弯研究’项目搭建的科研平台不仅给本科生们带来了第一手的研究素材,收获的科技创新赛事的奖项也为本科生们后面的科研工作奠定了信心和研究基础。”

陈一飞是杭电圣光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级学生,也是“脊柱侧弯研究3.0版”的核心成员,他带领一支本科生团队先后与浙江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等科研团队合作,让“脊柱侧弯研究3.0版”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

秦飞巍说:“如今,我们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开发的脊柱侧弯模型,各项指标的测量误差可以控制在5%以内,且单张影像测量时间可从10分钟左右缩短至1秒以内,可以实现手术过程更微创、手术效果更好、术后恢复更快的效果。”

“做老师在前,做科研在后。”这是秦飞巍经常默默跟自己说的一句话。事实上,秦飞巍不仅培养了一群优秀的学生,他自己的科研工作也很出色。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秦飞巍发表的学术论文有8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项。

秦飞巍认为,大学老师只有自己科研做得好,才能有更宽阔的视野和前沿的意识,进而才能给学生们搭好研究平台,帮助他们建立科研信心。

陪伴学生 因材施教

今年夏天,秦飞巍晒得很黑,因为他每天都要在相距约3公里的家校之间“穿梭”多次。秦飞巍告诉记者:“如果学生找我,我可以在20分钟之内赶到学校,当面解决他们的问题。”

只要学生想做研究,秦飞巍就乐于当他们的“铺路石”。走上大学讲台已有十年,秦飞巍对教学最深的理解和感触是,陪伴学生、因材施教。

在秦飞巍看来,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要启迪、参与,要陪着学生一起整理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一起回答和改进审稿人提出的问题,直到文章最终发表。

遇到挫折时该如何处理、遇到困难时该如何克服、什么时候需要继续坚持,什么时候需要放弃……秦飞巍认为,这些都是老师要及时告诉学生,指导学生做科研,并让学生自己获得思路和方法更重要,这就是授之以渔。

在秦飞巍眼中,所有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因材施教就是雕琢璞玉。

2018级本科生江浩维思路活跃,搞科研很积极,但秦飞巍发现他的想法有时候会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为此秦飞巍鼓励他发挥脑洞大开的优势,结合多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形成论文,并逐字逐句对论文进行修改,帮助江浩维在本科期间发表了两篇重要的文章,并成功保送进入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读研。

谈及当代大学生如何才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卓越的创新能力?秦飞巍表示,最关键的是要需要一个伯乐,一个理解他们的老师,在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之初,就陪伴和鼓励他们,并依据据专业知识、兴趣爱好、时间规划、未来打算来支持和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在学术殿堂里脱颖而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