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段佳团队联合徐华强团队,首次解析了Gq偶联的KISS1R与内源性最短有效多肽kisspeptin-10(KP-10)和多肽类似物TAK-448的复合物结构,揭示了多肽激动剂与KISS1R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未来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细胞报告》。
KISS1R是一种A类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与Gq/11蛋白偶联。亲吻素(kisspeptin)是一种前体蛋白,通过蛋白酶解生成多种生物活性短肽,其中KP-10是体内具有基础激活效力的最短长度kisspeptin。kisspeptin被发现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的刺激剂,而GnRH对于青春期发育和女性排卵至关重要,是哺乳动物基础生育功能的核心激素。
为了克服kisspeptin在体内的降解和快速清除问题,药物化学家们开发了TAK-448等KP-10类似物,这些化合物显示出比kisspeptin更好的生物活性和更长的作用时间。
研究团队发现,KISS1R的外周环(ECLs)在受体激活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探明了TAK-448(KP-10类似物)在激活效力上优于KP-10的原因。与其他Gq偶联受体相比,KISS1R的TM6区域在受体内侧展示了独特的角度偏离。该研究进一步强调了受体TM5-ICL3-TM6区域在下游Gq偶联中的重要性,KP-10和TAK-448在KISS1R的配体结合口袋中采用了相似的构象,表明特定残基对于配体识别和受体激活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的主要结果和发现。图片来源于《细胞报告》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4.114389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