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发布时间:2024/6/17 16:49:19
选择字号:
中国科大教授陈发来获国际几何设计领域最高奖

 

2024年6月13日,在德国莱布尼茨信息科学中心召开的国际几何建模会议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发来被授予John A. Gregory Memorial Award,以表彰他对几何建模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是该奖项历史上首次颁发给中国大陆的学者。

几何建模是物体形状的数学表达与构建,它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制造等学科的几何基础,在智能制造、工业数字孪生、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陈发来教授在下列重要问题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同合作者提出了曲面隐式化的动曲面方法,这是迄今最有效的有理曲面隐式化方法。通过引入μ基概念深入研究了动曲面方法,完善了其数学理论及算法自动化。高效的曲面隐式化对解决曲面求交稳定性问题,进而解决整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工作被国际联盟前副主席Alica Dikenstein, 美国数学会会士David Cox等跟踪研究。

(2)与课题组同行合作提出了T网格上的样条理论与算法,被国际同行称为“Chinese T-splines”,其成果被美国三院院士Tom Hughes及欧洲科学院院士Rabczuk等广泛应用于力学分析中,并被认为它“在计算机辅助工程中有很大潜力”。

(3)发展了一系列面向等几何分析的区域参数化方法,推进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工程一体化的应用和发展。

图. 授予陈发来教授奖项证书(左) 和陈发来教授接受颁奖(右)

John A. Gregory纪念奖是几何设计领域的最高荣誉,以纪念计算机辅助几何设学科的奠基人之一John Gregory的卓越贡献。该奖项每三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在几何建模和计算几何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评选标准是获奖人在几何设计领域的终身影响。之前的获奖者包括几何造型领域的开创者Pierre Bézier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及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Carl R. de Boor等享誉国际的学者。

陈发来教授(数学科学学院)

陈发来,安徽省太湖县人。1982年进入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学习。分别于1987年、1989年、1994年获计算数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5年任副教授,1998年晋升教授,1999年受聘博士生导师岗位。从1994年起分别到美国杨伯翰大学、美国Rice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奥地利林茨大学等访问。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业应用数学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委会主任 ,安徽省数学会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学科评委,《Computer Aided Geometric Design》,《Visual Computer》,《Numerical Mathematics: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编委。曾于1997年,2001年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1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3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特等奖。2008年获中科院优秀导师奖, 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杰出奖。2009年获冯康科学计算奖。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指导教师奖。2013年获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近来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包括:曲面隐式化的动曲面方法,T网格上的样条曲面, 用隐式曲面重构三维散乱数据点、基于稀疏优化的几何处理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