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17 15:49:27
选择字号:
浆果加工与营养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Nature“焦点关注”对沈阳农业大学在浆果(蓝莓)加工与营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报道。

该报道介绍了沈阳农业大学李斌教授团队在破解国际浆果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天然活性物质花色苷分子稳定性差、加工易降解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孟宪军教授带领下,聚焦花色苷营养功能和稳态化技术研究,形成了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花色苷稳态化方法,如“手-手套”“分子帽”等加工技术,产业中实现提高花色苷稳定性30%以上,生物利用度提高8-10倍。基于“肠道-微生物-器官轴”的研究模式深度解析了花色苷对机体健康功效作用机制,为浆果花色苷健康食品应用提供了多维度的理论应用场景。

科学家正在研究使花青素更稳定的方法。论文配图

Nature主编充分肯定了李斌教授在浆果花色苷稳态化领域的贡献,并评价该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全球浆果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增强上游浆果种植产业的信心,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本次报道是由Nature正刊面向全球领域内顶尖科学家发起的焦点专访,旨在向世界介绍不同领域的前沿成果。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4-00134-y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