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5月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发起“科学家回信”活动,邀请广大读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提问、留言。活动启动后,“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收到了读者的踊跃留言。我们精选了读者史先振的提问,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森发出第五十八期手书回信。
以求索之问激发科学探讨,以互动回应碰撞科学新知,“学习强国”“科学网App”愿成为公众与科学的信使,欢迎你继续在评论区留言。
读者史先振:采集月球土壤对于探月工程有什么意义?
胡森:月球是深空探测的前哨阵地,更是人类迈向深空的阶梯。月球独特的大小、位置、表面和空间环境等条件,是人类发展深空探测高新科技的天然实验场和平台。在月球上发展对地观测、对天观测、空间实验、资源利用以及长期驻留作业等具有独特优势,这些积累是人类踏足更远深空的跳板。
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探月工程技术的一次综合考验,包括着陆、采样、封装、发射升空及返回地球等多个环节。这一系列操作都需要高精尖航天科学技术的支撑,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探月队伍当中。月球探测不仅是维护我国深空疆域正当权益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航天人在新时代下开拓深空疆域的必然之路,更是孵化月球与行星科学新理论的关键途径。同时,我们要为全人类的科学认知突破贡献出中国智慧。
月壤是月球的“外衣”。在严苛的环境下,月表(月球表面)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同时叠加了太阳风、宇宙射线的注入,以及在陨石与微陨石的轰击、翻耕等作用下,形成了细如粉尘的一层月壤,其厚度可达数米至十几米。月壤的成因说明月壤是月球内外动力演化的“留声机”,不仅记录了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线索,也富含地月系统撞击历史、空间环境、暴露历史等外营力信息,具有极高的科学和工程价值。
月壤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资源,未来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和运营,最有可能大规模直接利用的月表物质就是月壤,月壤3D打印技术有望助力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同时,月壤还富含各种资源,例如水、稀有气体、挥发分、钛铁矿等,是维持科研站长期运营原位资源利用的重要对象。
2020年,我国成功实现了首次月壤采集任务。国内几十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围绕粒度、成分、年龄、岩石成因、太空风化、太阳风成因水、撞击历史、高精度同位素、岩浆演化、外源物质、材料应用等诸多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刷新了对月球诸多科学问题的认识,取得了一系列原创科研成果。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月壤采集,这些样品的后续科学研究有望揭示月球背面形成和演化的诸多奥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