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31 20:17:5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国际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建立
“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通过成果鉴定

 

近日,“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

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教授谭天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郑裕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姚斌、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立新、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刘会洲、西北大学教授范代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研究员所陶勇、清华大学教授李春共9人组成,谭天伟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山东能源研究院)和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吕雪峰作报告     青岛能源所供图

专家组鉴定,“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成果突破了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难题,开创了生物法合成反式乌头酸生产新工艺,推动了反式乌头酸杀线虫生物农药和反式乌头酸酯生物基增塑剂等下游应用技术开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技术创新性强,指标先进,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应用规模。

反式乌头酸是不饱和C6三元羧酸,具有良好的线虫防治活性和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应用潜力。然而,传统植物种植提取和化学合成技术路线无法规模化量产,严重限制了下游应用技术开发。

据介绍,成果通过合成生物学策略首次实现反式乌头酸的微生物绿色制造,以高耐酸土曲霉作为底盘细胞,围绕使能技术平台、高效细胞工厂、发酵工艺示范、分离纯化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发,创制了反式乌头酸高效细胞工厂,依托山东鲁抗医药十吨级中试发酵平台,完成反式乌头酸的发酵工艺放大与工程示范,建立了国际首条反式乌头酸微生物绿色制造生产示范线。

会议现场合影   青岛能源所供图

据悉,该成果解决了原料可及性困境,并进一步推动了反式乌头酸的多场景绿色应用开发。针对农业根结线虫防治世界性难题,开发了反式乌头酸新型杀线虫生物农药,目前正在推进一类新农药的登记;针对全球数百万吨石油基邻苯类增塑剂因健康危害难以替代的产业难题,开发了新型绿色环保的反式乌头酸酯类生物基增塑剂,并应用于耐低温型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复合材料开发,在新型生物基化学品创制及应用开发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