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24/5/11 10:39:02
选择字号:
科学家发现大脑中控制恐高的“工作站”

 

5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袁小兵、副研究员潘逸萱团队对先天恐高反应开展研究,意外发现小鼠大脑中的非成像视觉系统诱发了恐高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

寻找大脑中专门处理高度威胁的“工作站”,并找到克服恐高情绪的神经环路和调控方式,将有助于改善诸多恐高人群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套量化分析恐高反应的小鼠行为学范式,发现小鼠在开放高台上出现运动受限、降低重心、焦虑,以及颤抖等行为表现。抑制小鼠的外周前庭器官后,它们的恐高反应不降反升;而剥夺胡须介导的触觉,并不影响恐高行为。

研究团队发现,抑制与视觉信号直接相关的腹外侧膝状体(vLGN)到下游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神经环路后,小鼠恐高水平显著降低,表明非成像视觉相关的vLGN-PAG环路是大脑中介导恐高情绪产生的重要“工作站”,高度刺激不需要更高等的认知中枢进行分析判断就已经发动了。而抑制PAG脑区的活性产生了强烈的恐高阻断效果,提示还存在其它未知的脑区,共同将高度相关的危险信号汇聚到PAG,触发快速逃避性恐惧反应。这项工作还发现了一条抑制恐高表现的神经通路,但脑内同时存在的促进恐高和抑制恐高通路之间有何交互作用还有待阐明。

无所畏惧的小鼠示意图。图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8147-x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