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悦,卫瑶,冯淙萱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3/22 12:07:03
选择字号:
大学校园成公园引热议,高校开放的度在哪?

 

中国的知名高校都有些土味绰号,它们基本围绕地理位置、专业特色或男女比例,本校学生也会拿来自嘲,比如清华是“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北大叫“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

但有一类绰号,却很难让学生们会心一笑,那就是“XX 公园”。例如浙江大学的“三墩镇人民公园”、厦门大学的“厦门市人民公园”、深圳大学的“深圳市亲子乐园”。而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武汉大学的“珞珈山人民公园”。

尤其是最近,随着春回大地,樱花绽放,武大也成了很多游人踏青赏春的好去处,只是苦了无数的同学。

随着校园内的游客增多,嚷嚷着“快摆姿势”的喧哗声就打破了校园的平静,而踩踏草坪、攀折树枝、甚至是小孩随地大小便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也被很多同学撞见。更让武大师生叫苦不迭的,是游客过多而影响了大家的正常出行。共享单车、私家车塞满了校园道路。

不仅是武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不少高校学生近期都表示遇到了类似的烦恼。澎湃新闻在数说聚合平台上检索了近一个月来,包括小红书、抖音等在内平台上提到“校外人员”的帖子后发现,校园开放后学生们最大的困扰,就是游客太多,导致食堂、图书馆等校园资源被侵占。

一些游客的乱丢垃圾等不文明举动,令人反感。极个别的小朋友在路边方便的行为,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最让师生们感到心痛的,是一些破坏设施的行为。山东大学的一位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学校的雕像被游客弄坏了:“走在校园里只感到一股疲惫,知道雕像被毁的时候差点被气哭。”

大学要不要开放,网友吵疯了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学生表达了对游客进入校园的强烈反感,并呼吁抵制校园开放,“大学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公园”。

大学到底应不应该开放?

我们梳理了社交媒体上关于“校园是否应该开放”的讨论,发现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于在校生,游客进校直接影响了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有观点表示,大学的首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就应该局限在学校教职工、学生以及相关的机构人员。

  ?

也有一些在校生和毕业学生持支持态度,他们认为大学的人文气息不仅仅存在于图书馆和自习室,还应该促进校际和校内外的交流。此外,也有人说,大学是社会的公共资源,在享受纳税人的支持的同时,应当与社会共享。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说道,“校园的大门,实际上也是办学理念和精神的门。现代大学制度中,最关键的就是要面向社会,和社会有更多交往”。

全国各地的不少学校也确实将校园内的一些公共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

除了体验大学氛围、参观大学环境,还可以在高校预约运动场地,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清华大学在去年刚刚开放的北体育馆,除了有常见的健身中心、乒乓球馆、篮球馆等设施,还建有冰上运动中心,在夏天也可以滑冰、打冰球、撞冰壶。

如果想逛博物馆看展,高校依靠专业资源打造的各类展馆,包括语言、水产、中草药,民族、玩具、古生物,很有特色。比如,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山东大学博物馆甚至位列国家一级博物馆。

  ?

除了打开校门,向社会共享学校资源,一些校园还拆除围墙,在设计上融入城市。

2021 年,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全线拆除了分隔校园与苏州河河滨步道的围栏,留出景观步道等沿河公共空间,还建设了学校历史文化展陈馆、公共法律服务区等“四个公共服务节点”。

2022 年,上海音乐学院淮海路校区拆除围墙,6 幢优秀历史建筑完成修缮,建成历史风貌保护区和音乐文化创新展示特色街区。

开放后,高校打了这些补丁

但校园开放并不意味着社会人士可以随进随出。许多学校在开放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的入校程序。

“自由度”最高的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不设围墙,中南大学也无需身份登记,可以直接进出。绝大部分高校需要“进出留痕”,持身份证或登记身份信息方可出入校园,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在指定的校外访客进入的校门刷身份证或随申码后便可入校。

更多的学校采用了预约制度,像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需要至少提前 1 天预约。

  ?

还有学校在访客人数、开放时间上,做出了限制:清华大学工作日开放 2000 个名额,周末、节假日增加至 1.2 万个;北大、南大等学校工作日不开放,学期内仅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开放。

最令在校学生头疼的要与游客争抢学校资源的问题,例如食堂、图书馆和教学楼等,各个学校在决定开放校园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关规定。

武汉大学在今年樱花开放期间校园管理的通知里就明确写出,“校内教学、科研、办公楼(馆、室、所)和学生宿舍等场所谢绝公众参观,学生食堂不提供公众就餐服务”。

也有学校向社会公众开放了部分食堂,只是有一定门槛。比如复旦大学近期就发布公告,校外人士用餐需多付 50% 的搭伙费。考虑到即使如此也挡不住游客前来就餐的热情,公告同时表示,中午用餐高峰期间,食堂不对外开放。

  ?

但即便有各种规章制度,大学还是逃不掉“被景区化”的命运,部分游客还会寻找歪门邪道进校,靠人情和金钱,钻规则的漏洞。

2017 年,中山大学曾因有校外人士影响上课秩序,发布“限外令”。去年,北京大学通报,有校外研学团队联系部分校友,通过预约同行人员的方式,违规进校。在往年的武大樱花季,游客与师生之间的矛盾也时有发生。

疫情退去,高校重新开放,类似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在今年 3 月 中旬,游客和学生发生冲突后,武汉大学官方发布声明,表示将严厉打击外来人员(车辆)违规入校的情况。中国矿业大学也对学生反映的部分访客不文明行为给予回应,将拒不配合校园管理的校外人士列入管控名单,并取消其入校资格。

但究其根本,还是需要在高校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游客访问规则的基础上,游客们遵守大学秩序、尊重大学环境。只有校园里的学生们不对游客们抵触,高校才有可能进一步开放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不然,参观知名高校来陶冶情操的初衷,就荡然无存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