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进入尾声,回顾这一年,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翻江倒海般的巨大变革。在我看来,这种巨变最近10年未有过,是由过去10到20年的细小变化所积累,最终形成今天的“质变”。
顶尖大学校长先后下台
今年1月2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克劳丁·盖伊因去年12月在美国国会做证时的表现及随后曝出的剽窃指控,在重压下宣布辞职。这不仅震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界,也对美国高校学术声誉、领导层责任以及校园治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
去年12月,盖伊受邀出席美国国会关于大学校园反犹太主义问题的听证会。其间,她因证词措辞含混,被批评“未能明确谴责某些针对犹太群体的极端言论”。
该事件后不久,媒体曝光了盖伊在早年学术论文中存在部分内容未妥善引用的问题。虽然这些指控未经完整调查,但它们无疑加剧了公众对其学术诚信的质疑。对于以学术声誉为核心的哈佛大学而言,该事件直接触碰了底线。
此外,盖伊是继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利兹·马吉尔去年12月辞职后的第二位校长。二人的辞职凸显了大学领导人处理敏感议题上的高度责任和压力,同时也让高校意识到,校长作为高校代言人,不仅要对内部负责,也必须面对外部社会、政治和媒体的严格审视。在多元化、政治分歧和学术诚信等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高校领导层必须更审慎地制定政策、回应争议。
作为一位具有象征意义的少数族裔女性校长,盖伊的辞职反映了多元化领导在复杂环境中面临的独特挑战。这表明美国少数族裔领导者在面临同等错误时可能受到更严苛的审视,也暴露了当美国高校未能有效支持少数族裔领导者时,可能导致外界对多元化努力的质疑。
马吉尔、盖伊的相继辞职不仅是一次高校领导危机,更是对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深刻警示。无论是加强学术诚信、提高领导层的决策能力,还是在复杂社会议题中保持机构的公信力,事件背后暴露的问题都为未来高校发展提供了反思空间。
平权法案与DEI项目被废止
平权法案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旨在通过教育和就业领域的优待措施,为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机会。然而,该政策自推出以来便备受争议:支持者认为其能平衡历史不公,促进社会多元化;反对者则认为其违背“机会平等”原则,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在教育领域,平权法案的具体表现是高校在招生中考虑种族因素,以确保校园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同时,许多大学还设立了多样性、公平与包容(DEI)相关项目和部门,以进一步推动校园多样性建设。DEI项目涵盖多样性主题课程、反偏见培训、种族平等行动计划等,成为高校日常管理和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6月底,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平权法案违反宪法平等保护原则,禁止大学在招生中继续考虑种族因素。该判决被视为美国种族多样性政策的转折点,其影响迅速波及高校的招生策略和DEI相关项目。
今年3月,美国弗吉尼亚州州长格伦·扬金提出的一项政策加剧了该争议。他要求审查乔治·梅森大学和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课程大纲,特别是与多样性主题相关的内容。此举被解读为保守派对美国高校学术自由的进一步干涉。这一行动引发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政治干预严重损害了学术独立性,削弱了高校教育自治权。
在扬金此举的推动下,美国的一些州迅速采取措施,对高校的DEI项目进行整顿,甚至将其终止;部分州则削减了对DEI相关项目的资金支持,认为其不符合高校核心使命。一些高校被迫对多样性主题课程进行删减或修改,以避免激化政治争端。
这些行动引发了全国美范围内的广泛讨论和抗议。支持者认为,DEI项目是高校促进社会公平和多元化的重要工具;反对者则认为这些项目强制性地灌输特定价值观,限制了思想自由。
上述行动对高校有着直接影响,对社会也有着潜在影响。多样性项目的削弱可能导致校园族裔和性别多样性的下降,削弱少数群体的代表性。美国高校在吸引国际学生和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平权法案的终结和DEI政策的削弱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裂,可能导致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减少。而政治干预高校事件的增加可能对学术自由构成长期威胁。就未来发展趋势看,支持多样性的高校可能寻求新的方式,而保守派对高校的干预力度可能继续增加,甚至推动出台更多限制性政策。
平权法案的废除和DEI项目的削弱是美国社会在多样性与平等问题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不仅关乎高校的招生和课程设置,也反映了社会意识形态分裂的加剧。在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下,美国高校如何在捍卫学术自由和促进社会公平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全美校园抗议活动此起彼伏
今年4月,美国国会再度举行听证会,主题是高校应对校园内反战抗议和反犹太主义的措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米努什·沙菲克在国会作证时的表现成为引发全美校园抗议活动的导火索——她被美国部分党派认为在反战抗议问题上的表态缺乏力度,未能有效制止校园内的激进活动。
听证会当天,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在学校南草坪搭建帐篷,这标志着抗议活动升级,并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抗议活动蔓延至多所高校,学生和教职工通过占领校园、公开示威等方式表达不满,警方的介入则导致了冲突的进一步激化。
随着媒体的报道,这场抗议活动迅速蔓延至美国其他高校,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在内的高校学生,纷纷在校园内搭建帐篷,组织集会,抗议的主题从最初的反战扩展到反对政府干预校园事务、支持言论自由等多个方面。
但随着抗议规模扩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层请求警方介入清场。但是,警察与示威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媒体曝光的警察暴力执法场景引发了更多社会关注和批评,使事件的影响超越校园,成为美国的全国性议题。
这次美国校园抗议活动背后的核心问题,是对高校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性的捍卫。学生和教职工普遍认为,政府对校园事务的干预威胁了大学作为学术自由堡垒的定位。这一系列抗议活动不仅反映了校园内部的矛盾,也折射出美国社会在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分裂。保守派要求大学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打击激进抗议,而自由派则支持校园多样性和言论自由。
哥伦比亚大学的抗议活动不仅是校园内的一次危机,更是美国高校在面对社会变革、政治压力和文化冲突时的一次重要考验。该事件凸显了高校在维护学术自由、管理多样化校园和应对外部挑战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未来,高校需要从事件中汲取经验教训,通过更加透明、包容和高效的管理模式,继续捍卫其作为思想多元和学术创新中心的核心价值。
遭受重创的教授终身制
近年来,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下简称佛州)被视为美国保守派重塑高等教育的“试验场”,其高校政策改革备受关注。
今年8月,佛州大学系统中针对高校终身教授轨道制度的审查达到新高潮。根据该州政府要求,所有高校教授都必须接受终身教职审查。此举直接影响了佛罗里达大学等州内高校,其中超过1/5的教授在审查中未能通过,这加剧了人们对终身教职制度受到侵蚀的担忧。
应该说,保守派对高等教育的不满是长期的。佛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领导下的政府对高校的批评由来已久。他们认为,终身教职制度保护了教授的学术自由,但也使得部分教授无法有效履行教学和研究职责,甚至利用学术自由传播左派观点。
众所周知,美国的终身教职制度旨在保障教授的学术自由,避免外界干预。然而,批评者认为,终身教职制度缺乏动态评估机制,导致部分教授工作动力不足,甚至滥用职权。
为此,佛州政府的终身教职审查政策试图通过强制性评估,推动教授岗位的“优胜劣汰”,以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质量。政府对高校终身教职制度的干预被广泛认为是其试图通过政策改革,削弱学术界对保守主义批评的声音。
佛州的新政策要求,高校要定期对终身教授进行评估,任何未通过评估的教授都可能面临降职或解雇。在佛罗里达大学,有超过20%的教授未通过审查,这一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引发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弹。教授们普遍认为,强制性审查实质上剥夺了终身教职的保障,导致学术自由受到侵蚀。该政策被批评为通过评估机制施加政治压力,迫使教授在教学和研究中回避敏感议题,从而对高校的学术独立性构成威胁。
佛州的政策之所以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可能成为其他一些州的模仿对象,从而进一步导致终身教职制度在全美范围内弱化。如果这一趋势扩大,可能导致美国高校逐渐丧失学术独立性。因此,佛州的改革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终身教职制度和学术自由的讨论。支持者认为,评估机制可以提高高校效率;反对者则认为,这种干预削弱了学术界的基本价值。
总的来看,佛州高校终身教职制度的改革表面上是以提高高校效率为目标,但其实质则是保守派政府在教育领域施加政治影响的具体体现。该事件不仅对佛州一州的高校学术环境造成冲击,也可能成为美国高校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在维护学术自由与提高高校效率之间找到平衡,是全美高校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美国大选结果对高校影响深远
11月6日,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成功赢得大选并将重返白宫。这不仅标志着美国政治格局的进一步右转,也为高等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带来了深远影响。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多次强调其保守主义教育政策,包括提出废除联邦教育部的大胆承诺。他任命前世界摔跤娱乐公司(WWE)首席执行官琳达·麦克马洪为教育部部长,迅速引发广泛的关注。
特朗普认为联邦教育部的存在过度干预了地方教育事务,主张将教育权力完全下放至州政府,减少联邦层级的监管。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将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美国联邦教育部负责提供大量高等教育资助,包括对学生联邦助学金和贷款的支持。如果教育部被废除,这些关键资源可能面临中断或重组,直接威胁到中低收入学生的教育机会。
特朗普政府预计将进一步推动“反觉醒”议程,包括限制高校中的DEI计划以及对涉及种族、性别等敏感议题的课程的干预。这些政策可能削弱高校在推动社会正义和多元化方面的努力,同时使学术自由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特朗普的领导下,保守派预计将加大对高校的审查力度,包括对课程设置、研究议题以及学生组织活动的干预。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国高校在意识形态上的分裂,削弱高校作为思想多元化场所的地位。
应该说,特朗普的再度当选及其教育政策的右倾化倾向将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无论是废除联邦教育部的计划,还是麦克马洪的商业化教育理念,都将对高校的运营模式、学术自由及教育公平性构成挑战。
2024年,美国高等教育在各种挑战中进入了深刻度型期。面对政治、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变化,高校既是知识创新的前沿,也是矛盾冲突的焦点。但这一年中,美国高等教育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适应性,尽管面临外部压力与内部结构性问题,仍不断探索新出路,坚守其学术使命。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凸显了其作为社会变革引擎的角色,也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