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雅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2/5 20:23:18
选择字号:
香山会议聚焦自然资源科学重大议题

 

人类生存发展就是利用自然资源和改造自然的过程,科学研究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提供了助力。近日,香山科学会议第756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监测预警”为主题,围绕自然资源领域前沿动态、监测与预警技术、模拟与服务平台、大数据及智能化服务等重大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障。

“自然资源科学的基础研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会议伊始,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就强调说。他认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应当基于其内在特征和规律,尤其我国作为世界自然资源条件最丰富多样的国家,基础研究工作能够深化对自然资源系统体系的认知。

对于自然资源的综合研究,会议执行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研究员封志明则强调:“自然资源基础的监测评估和国家资源安全的风险预警是重中之重。”

封志明解释道,自然资源基础安全关乎国土空间的适宜性及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需要构建起标准化、网络化且涵盖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与评估系统,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监测预警进行有效管控。

走在前沿的综合研究往往会引入人工智能在内的高新信息技术,自然资源领域也不例外。而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上,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明岗担心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更倾向于平均化随机事件,可能会使极端自然事件的影响变得模糊。

为此,他提出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预测或分析结果时,需要特别注意保留对这些随机事件(如自然灾害)的敏感性。此外,他提出未来的模型研发应减少对传统单一性建设的依赖,转而发展能够反映多因素之间复杂关系的新模型,通过整合多种模型进一步提升预测的精确度,以满足更高的监测需求。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综合研究,创新成果需“落地”。

周成虎指出,许多大学或研究所研发的先进技术手段尚未很好地转化于实际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活动中,导致自然资源领域先进的科研水平与落后的生产之间存在落差。

“尤其在资源调查评价、观测监测、规划决策等方面,科研理论、技术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现象更为常见。”封志明也提出同样看法,他呼吁“实干先行”,当下要勇于开展在先进理论和技术手段指导下的实践探索。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抓牢科技提升固然重要,可持续发展也“马虎不得”。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外显,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是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关心的重点,他强调了系统性治理的重要性。

“以我国矿山环境修复为例,尽管局部治理取得了成效,但在更大的流域尺度上,整体环境并未显著改善。因此,从2016年开始,国家推动了系统化和综合化的治理模式,如‘山水林田湖草’项目,旨在从整体上改善生态环境。”武强介绍道。

与此同时,武强表示,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系统化治理不仅要考虑自然因素,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将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区域,使当地居民受益,是一个重要课题。”武强说。

经过讨论,与会专家总结出了下一步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如亟需设立自然资源学一级学科、解决环境问题与合理利用资源之间的关系本末倒置、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存在割裂、监测预警工作缺乏统一的尺度标准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