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张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13 20:06:08
选择字号:
“亮剑十年” 斩断亚洲鸡瘟传播网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团队研发的基因Ⅶ型新城疫新型疫苗入选《中国工程院与大国工程》100项工程科技成果,这令已经致力于十年研究的团队成员非常振奋。

刘秀梵院士团队在开展新城疫疫苗研发工作。(扬州大学供图)


很长一段时间,鸡瘟以其超强的传播性和致死率制约家禽养殖业发展。在我国长期流行的鸡瘟又称作新城疫,俗称亚洲鸡瘟。与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样,这是危害全球养禽业最严重烈性传染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100%。

曾经肆虐的亚洲鸡瘟何以在中国被降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得益于由刘秀梵团队基于首个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株研发的新城疫灭活疫苗。早于2014年,该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认证以来,仅用十年时间就让新城疫在我国得到了成功控制,新城疫疫情发生数大幅下降,危害明显减轻。

首次揭示新城疫流行毒株致病机制

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一种由副黏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26年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同年又在英国新城发现。1927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首次分离到病毒,并定名为新城疫病毒。我国早在1935年就发生了新城疫,但直到1946年才通过病原分离证实其存在。新城疫死亡率高,对养殖业危害严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将其列为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

“疫苗免疫是防控新城疫的重要方法,我国鸡群新城疫病毒感染率高,所有鸡群都高频率接种疫苗,使用最广泛的是由国外引进的基因II型La Sota疫苗。”刘秀梵说,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出现了重大变化,鸡群在高频率接种La Sota疫苗的情况下,仍然普遍发生新城疫强毒感染发生所谓的“非典型新城疫”。

有效防控免疫鸡群的非典型新城疫,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养禽业的“燃眉之急”。

上世纪90年代末,刘秀梵团队启动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我国新城疫病毒展开分子流行病研究。团队通过对1500多株新城疫病毒分离株的基因型分析,发现了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基因组长度特征,证明了鸡群和鹅群中流行的新城疫强毒95%以上都是基因Ⅶ型,无宿主特异性,可以交叉感染致病。

为什么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会引发严重疫情?

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会造成鸡和鹅免疫器官的严重损伤,导致其免疫抑制,同时常用的La Sota疫苗与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型、抗原性不匹配,造成其不能有效抑制新城疫流行毒株感染,免疫鸡群发生强毒感染时仍可大量复制和排出病毒,造成了鸡群非典型新城疫频发和鹅新城疫的暴发。

团队首次明确的新城疫流行株的优势基因型及其致病机制,为新城疫的精准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尽快研制出一种新型疫苗,成为了压在刘秀梵心头的头等大事。

研发国际首个基因VII型新城疫疫苗

“制备与流行株匹配的新城疫疫苗,首先要获得基因Ⅶ型弱毒株,但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的分离株均为强毒,不符合疫苗种毒的基本要求。”团队核心成员胡顺林教授说,发明新型疫苗株征程中的这第一座“大山”,令人望而却步。

胡顺林说,经过几年摸索,在导师刘秀梵的带领下,团队很快放弃传统方法,转向在当时刚刚兴起的反向遗传技术。

为此,团队从200多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流行株中,筛选获得了在鸡胚中繁殖效价高、免疫原性强、交叉保护性好的毒株作为供体,构建了含有该毒株基因组全长的感染性克隆,在国际上首创了基因Ⅶ型新城疫强毒直接致弱的反向遗传技术平台,实现了强毒株的精准、快速致弱。

“构建病毒反向遗传技术平台,就像建房子一样,需将病毒复制、转录、翻译等‘元件’提供好,在细胞里进行装配,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胡顺林说。

“制备出疫苗株相当于有了研制疫苗的‘种子’。”刘秀梵说,这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城疫疫苗株,打破了我国新城疫疫苗株完全由国外引进的局面。

利用发明的致弱毒株A-NDV-Ⅶ为种毒,团队研制出了国际上首个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

助力亚洲鸡瘟在中国断崖式下降

基因Ⅶ型疫苗的研制为控制新城疫流行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刘秀梵并没有满足于此,创建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的质量评价体系,是疫情防控中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在他看来,现有疫苗的效力检验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评价标准较低,造成常规疫苗不能提供理想的免疫保护,导致免疫鸡群中容易发生新城疫强毒的持续感染和流行。

为此,团队在已有基础上继续潜心研究,创建了Ⅶ型新城疫灭活疫苗的质量评价体系。基因Ⅶ型灭活疫苗与La Sota灭活疫苗的质量标准相比,抗体效检标准提高了4倍,临床保护标准提高到至少9/10只不发病,团队创新性引入排毒检验标准,要求至少7/10只不排毒,大幅提高了疫苗质量评价标准,且更加客观、科学。

2014年,按新的评价标准,该疫苗通过复核试验,并获得了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

10年来,疫苗已转让10余家兽医生物制品龙头企业,累积转让经费近亿元。目前,疫苗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年生产销售超两百亿羽份,累积为养殖企业增收150多亿元。

“新城疫疫苗在我国禽群中使用相当频繁,蛋鸡和种鸡在饲养周期需要接种新城疫疫苗10次以上,免疫应激大,影响生产性能。”刘秀梵说,依据新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高,维持时间长的优点,团队在全国大型蛋鸡养殖生产企业实施了新城疫“免疫减负”计划。

近年来,团队在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基础上持续迭代,先后生产了“重组新城疫病毒、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等多个新疫苗,赋能养殖业免疫减负的同时,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益。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远超其疫苗本身。目前,团队最新研发的用于鸽群的基因VI型灭活疫苗已申请新兽药注册。

农业农村部兽医公报显示,该疫苗自获准应用以来,我国新城疫的发生数断崖式下降,种禽群中的新城疫已基本达到了净化水平。目前,我国在家禽包括水禽中已很难分离到基因VII型新城疫的强毒,在中国几乎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新城疫疫情。2022年,在农业农村部调整的陆生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新城疫由原本的一类动物疫病降级为二类动物疫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