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7 13:50:02
选择字号:
我国南海部分海域是“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动物与海洋生物声学研究室(以下简称“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保护生物学领域旗舰期刊《生物保护》发表论文,分析了2019至2023年开展的六次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科考航次数据,较完整提供了我国南海深潜/远海鲸类物种分布、物种组成、相对丰度、社会行为和栖息地特征等关键信息,初步揭示了南海鲸类动物的生物地理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沙-中沙群岛周边海域是“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portant Marine Mammal Area,IMMA)。

通过整合式综合系统调查,海洋哺乳动物研究团队在南海北部海域发现了大量鲸类动物;同时发现西沙-中沙群岛及其毗邻的琼东南大陆坡海域、西沙海槽一带海域高度满足成为IMMA所要求的标准,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如下特征满足IMMA关于海洋哺乳动物濒危程度、关键生活史活动和多样性的标准:(1)IUCN红色名录评级为“Vulnerable”(VU)的抹香鲸栖息于这些海域;(2)包括抹香鲸在内的至少十余种鲸类物种在此有繁殖育幼行为;(3)该区域实地调查至少记录到17个物种,远高于绝大部分现有IMMA≥5种海洋哺乳动物物种的多样性水平。

据悉,在海洋哺乳动物种类数目方面,我国南海北部海域可以与许多现有的知名IMMA媲美,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伯劳和东库泰区IMMA(25 种)、新西兰的希库朗伊海沟IMMA(22 种)、南库克群岛IMMA(15 种)和大彭巴海峡 IMMA(13 种)。

南海鲸类科考航次记录的多种深潜/远海鲸类物种 深海所供图

  ?

研究人员指出,尽管西沙-中沙海域具有重要的“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研究-管理”价值,但目前在该海域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海洋保护空间区划。建议以旗舰动物鲸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对其关键栖息地例如西沙-中沙IMMA进行保护,系统全面地保护好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多样性。

上述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海南省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深海所自主部署项目等项目支持,为区域海洋生态环境的空间区划和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为保护南海以旗舰动物鲸类为主的海洋哺乳动物区系、制定南海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具体举措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biocon.2024.11080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研究增强光动力灭菌效果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