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6 11:10:19
选择字号:
种间繁殖造就现代猞猁多样性

 

西班牙科学家研究发现,古代伊比利亚猞猁的遗传多样性比现代猞猁要低,其背后原因是欧亚和伊比利亚猞猁的基因混合促进了现代伊比利亚猞猁的遗传多样性,虽然该种群规模近来有所下降。相关研究1月16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

约100万年前,伊比利亚猞猁从其姐妹物种欧亚猞猁分化而来,但它们的基因组显示,两个物种间出现过DNA转移(该过程名为基因渗入)。20世纪的一次严重种群瓶颈事件让伊比利亚猞猁减少到只剩西班牙南部的两个隔离的小规模种群,遗传多样性为所有哺乳动物记录史上最低的一次。

西班牙高等科研理事会的Maria Lucena-Perez和同事对距今约2000至4000年的三个古代伊比利亚猞猁化石骨骼样本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并将其与来自当前两个地点的30个伊比利亚猞猁、来自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一个古代欧亚猞猁(距今约2500年)和来自6个种群的12个现代欧亚猞猁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对比。

研究者在伊比利亚猞猁基因组中发现了与欧亚猞猁持续或反复发生基因混合的过程。他们认为,这个过程或解释了现代伊比利亚猞猁种群数量虽然近来出现了减少,但遗传多样性比古代种群更高的原因。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或对“遗传拯救”这类保育策略具有启示意义,这类策略通过引入来自不同种群的个体,增加隔离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虽然一般不建议这么做,但作者认为,对于包括伊比利亚和欧亚猞猁在内的在野外经历过基因混合的物种,可以谨慎地考虑这种策略的可行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3-02267-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