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微创二尖瓣钳夹术为八旬老人点亮“心希望” |
|
81岁的黄老(化名)多年来受心脏疾病折磨,二尖瓣病变非常严重,同时合并多种合并症,命悬一线。1个多月前,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团队的努力下,为他赢得手术的时机,并成功完成微创的二尖瓣修复手术,康复出院。日前他回院复诊并表达了其对医护人员的谢意。
?
出院前黄老与医护团队合影。林栩琪 供图
记者获悉,黄老入院时,心衰症状已相当严重,心率达到130次/分,无法平卧,还伴有发热及肺部感染。经过细致、综合的评估,CCU团队发现黄老除了二尖瓣的问题以外,还合并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肝功能异常、肺气肿等多种合并症。
面对复杂的病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及副主任周淑娴等专家带领CCU团队针制订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同时认为创造机会手术解决二尖瓣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治疗方式。
“我们考虑到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和外科换瓣手术的风险,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TEER)进行治疗。”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样新说。手术由陈样新领衔该院多位专家组成的二尖瓣手术团队完成。
由于患者心脏功能储备极差,在从病房到手术室,手术准备过程中,患者即出现气促、血氧下降等情况,陈样新团队判断患者为心衰急性发作,其心血管系统已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经过多种措施的紧急治疗后,患者有所稳定,陈样新果断决定尽快进行手术,不宜再拖,否则患者可能会因此而永久失去救治的机会。
由于患者常年还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影响,其右房、左房、左室都明显增大、瓣环上有明显钙化、后叶明显脱垂并有小腱索断裂,导致反流面积宽,反流量大,手术的难度超乎想象。陈样新团队通过高超的技艺,最后仅通过植入一枚夹子就完美地解决了患者的二尖瓣关闭不全问题,让反流几乎消失。
“二尖瓣反流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对于像黄老这样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复杂患者或者高龄、体弱、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TEER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治疗手段。”陈样新表示,TEER技术使用特制的二尖瓣钳夹器,在经食管超声引导下通过外周静脉将器械送入心脏,夹住二尖瓣瓣叶,从而减少二尖瓣反流。
术后黄老恢复良好,气促改善明显,饮食、睡眠方面均有了很大得进步,平日生活逐步恢复自理。超声复查报告结果明确显示,少量二尖瓣反流,心脏大小明显缩小,射血能力显著提高,其他症状也明显改善。
周淑娴解释,如果将人的心脏比作为一间房子,二尖瓣即是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大门。正常情况下,血液由左心房流入左心室。二尖瓣反流则是“大门”闭合时关闭不严有缝隙,造成了部分血液由左心室回流至左心房。逐步引起心慌、气促、肢体浮肿、胃口差等心衰症状。
“TEER技术通过一枚小夹子夹住‘大门’的缝隙,既能使‘大门’正常打开,又能保证‘大门’关闭时没有缝隙,用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周淑娴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