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5 16:13:56
选择字号:
海燕I型无人机完成南海台风机动观测作业

 

9月2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海燕I型无人机在“苏拉”“海葵”等多台风背景下,高质量完成了南海台风机动观测作业,为研判台风发展路径和强度作出重要支撑。  

海燕I型无人机飞行路线及下投探空仪的投点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供图

当天21时8分,海燕I型无人机从博鳌国家级机动气象观测基地起飞,自21时53分起,在既定时间、区域共陆续投放10枚下投式探空仪。9月3日0时4分无人机安全着陆,顺利完成了2023年南海台风观测业务首飞。期间,气象观测数据实时传回地面指挥系统,数据产品通过机动观测指挥平台从海南省机动观测业务分中心传输至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并分发至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和上海台风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分析应用。  

此次无人机机动观测获取到多台风背景下的风、温、湿、压等大气基本要素廓线,累计获取2.2万余条有效观测数据。基于9公里分辨率南海台风数值预报系统(CMA-TRAMS)模式同化预报试验结果显示,“海葵”更趋于偏西方向移动,登陆后风雨影响更显著,为研判台风发展趋势、提高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准确率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同时,海燕I型无人机与北斗导航平漂探空、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中山大学号”科学考察船等多种探测手段形成多台风背景下的立体协同观测网,有力保障此次任务高效、协同开展。 

据悉,海燕I型无人机由翼龙-10无人机为基础完成适应性改进,具备执行高速、高升限飞行任务等能力。该型无人机曾圆满完成成都大运会机动气象观测保障、川西高原西南涡以及南海台风监测机动气象观测等任务,为大型赛事保障、台风与高原气象探测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破解气象资料空白区域、复杂环境下观测数据不足的难题。 

海燕I型无人机。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