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邦坤 姚易琪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3/8/7 8:28:04
选择字号:
损害科学研究?食蟹猴需撤出濒危物种名录吗?

 

·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协会(NABR)希望将食蟹猴撤出《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理由是没有实际证据证明食蟹猴正在减少,而该物种在开发新药、设备和疫苗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列为濒危物种会损害科学研究。

当地时间8月1日,《科学》(Science)杂志发布文章《Is the world’s most popular lab monkey vanishing——or flourishing?》称,美国国家生物医学研究协会(NABR)希望将食蟹猴(又称长尾猕猴)撤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然而,这一要求引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相关审查。

这使得关于食蟹猴保护地位的科学辩论再次备受关注。一些研究人员对食蟹猴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表示欢迎,因为猎人、栖息地破坏和野生动物贸易等因素正对食蟹猴数量造成威胁。然而另一些研究人员和野生动物管理人员则认为食蟹猴的数量激增,已经到了被农民认为是“害虫”的地步。

食蟹猴因喜食螃蟹而得名,主要产于泰国、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喜欢栖息在热带雨林等热带区域。

2023年3月7日, IUCN正式宣布将食蟹猴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但在同年6月15日, NABR联合其他独立科学家向IUCN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希望撤销这一决定——理由是没有实际证据证明食蟹猴正在减少,而该物种在开发新药、设备和疫苗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列为濒危物种会损害科学研究。

《科学》发文称,IUCN是一个拥有政府和非政府成员的独立组织,并不直接监管野生动物贸易,但它制定的《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具有很大影响力。在食蟹猴列为濒危物种后,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184个国家被要求买卖食蟹猴必须获得交易许可。

研究人员各执一词

IUCN将食蟹猴列为濒危物种的理由是基于一份2022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人类学家Malene Hansen和17位合著者撰写的评估报告。报告中称,自新冠大流行以来,因研究和其他用途,针对食蟹猴的合法贸易与非法贸易量飙升,考虑到灵长类物种对狩猎压力很敏感,且栖息地国家缺乏对食蟹猴的保护,使其栖息地被持续破坏,因此将食蟹猴评估为濒危物种。

报告还引用了2006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估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6年,全球食蟹猴减少了40%。随着生物医药研究需求的扩大,食蟹猴栖息地的减少,未来40年里食蟹猴将至少减少50%。印度尼西亚安达拉斯大学(Andalas University)灵长类生态学家Kurnia Ilham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食蟹猴数量将会下降。”

但同时也有研究认为食蟹猴这一物种仍然繁荣。6月13日发表在《生物学评论》(Biological Reviews)上的一篇研究综合了亚洲58个景观地貌的数据,研究发现,食蟹猴在完整的森林中很少见,但在森林被改造为农田和种植园的地方,数量可能非常丰富。由于猕猴(食蟹猴属于猕猴属)广泛分布在改造后的土地上,马来西亚仅在2022年就杀死了97000多只猕猴,原因是人们抱怨这些动物咬人、翻垃圾、袭击庄稼。研究报告的合著者、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的生态学家Matthew Luskin说,“这些数据清楚地表明食蟹猴还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濒临灭绝。”

英国斯特灵大学(University of Stirling)的科学家Matthew Nuttall表示,IUCN在2022年的评估报告错误地引用了他在2021年的一份报告。他和他的同事在柬埔寨的一个保护区追踪了包括食蟹猴在内的几个物种种群趋势,并发现该地区食蟹猴的数量在十年内下降了50%,“但是我们的报告认为食蟹猴这一物种仍然保持稳定,数量只是浅下降。”

上述《科学》文章讨论了这一争论的复杂性。美国蒙大拿大学(University of Montana)的生态学家Jedediah Brodie说:“在某些边缘栖息地的种群数量增加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全球物种数量减少的情况。”

目前NABR官员正在与IUCN评估人员协商解决方案,如果无法达成协议,IUCN的标准和请愿委员会(SPC)将介入,并可能征询外部专家意见,这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

食蟹猴紧缺影响美国药物开发

据美通社(PR Newswire)报道,目前,在神经科学、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免疫疗法、生殖、衰老、慢性炎症疾病等科学领域,非人灵长类动物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其和人类共享93%到98%的相同DNA,且具有相似的大脑解剖结构和身体系统,它们是研究新药、疫苗和生物制剂的关键。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美国在2021年进口了近30000只食蟹猴,大多数食蟹猴被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使用。

NABR主席Matthew Bailey称,将食蟹猴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行为使得医学研究在美国和其他国家更难开展。“如果没有食蟹猴的研究,数以万计的药物和疗法可能永远无法研发实现。对食蟹猴进口实施武断限制可能会危及数百万人的生命,并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威胁。”

目前,美国学术界可从七所美国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获取实验猴,这些中心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繁殖机构。然而有机构负责人表示,七所研究中心共有约2万到2.5万只研究动物,无法满足需求,并面临资金短缺的处境。

据《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报道称,Matthew Bailey表示,为满足生命科学领域对实验动物的需求,美国应尝试包括公私合作制在内的其他投资选择,推动国内育种计划。

国内实验用猴价格一路暴涨

《科学》文章称,美国面临实验猴紧缺的一个原因是中国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禁止实验猴出口,此前中国市场几乎占了世界实验猴市场的60%。然而中国市场也同样面临实验猴稀缺的问题。据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告,2020年采购实验用食蟹猴的预算金额为每只3万元,而到了2023年,实验用食蟹猴的中标价为每只17万元。

自2015年中国药监改革后,国内新药研发在此后几年呈爆发式增长。随着新药开展临床前试验,实验猴的使用量在飞速增长。国内实验猴销量和使用量,从2013年的七八千只涨到了2019年的近3万只,其中食蟹猴占中国实验猴产业总量的80%~85%。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失衡,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猴价上涨的另一原因是国内猴场养殖出现困局。201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关于下达2011-2012年度实验用猴经营利用限额有关事项的通知》,表示:“暂停从境外引进食蟹猴种源。各养殖单位需要调剂食蟹猴种源的,可从国内繁育单位引种解决。” 2018年底,国家特批了部分猴场的进口申请,然而随着新冠疫情暴发,2020年1月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以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食蟹猴的进口再次停止。

由于食蟹猴原产地在东南亚,并不是中国本土物种,不能境外引种导致了国内实验猴种群的基因单一,进而导致整体种群退化。目前,国内猴场普遍存在种群老化、生育率低等问题,进一步导致产能无法跟上销量。

医药界CRO企业(采用合同形式给医药企业提供专业化外包服务的公司与机构)为了保障自身实验猴供应收购猴场,大批的优质实验猴资源被锁定,进一步挤兑实验猴市场,使得还在市面流通的实验猴质量有所降低。很多中小型CRO或者“入局”较晚的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难以得到实验猴供应保障。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主任任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90%的实验猴养在私企、民营或外资企业中。她建议将实验猴的资源调拨纳入政府资源调配规划,首先满足国家战略项目需求。

参考资料:

1.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is-a-widely-used-lab-monkey-vanishing-or-flourishing

2.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indictment-monkey-importers-could-disrupt-u-s-drug-and-vaccine-research

3. https://www.irs.gov/compliance/criminal-investigation/cambodian-officials-and-six-co-conspirators-indicted-for-taking-part-in-primate-smuggling-scheme

4.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67570398

5. http://www.inewsweek.cn/survey/2021-04-25/12345.shtml

6.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71548966

(原标题:美科学家要求将食蟹猴撤出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称损害科学研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