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山一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众多大型设备一目了然。不过,仪器虽多,操作却很简单,科研人员只需动动手指,“线上预约—远程审核—线下上机”的运作体系便可帮他们完成课题的关键步骤。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一大校长陆林到该校医学科技创新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调研,上述平台是其关注重点。
当前,全国各地科研设施与仪器规模持续增长,但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就此问题,山一大作出了富有特色的探索。
大型仪器平台有了,高端人才来了
博士毕业后,张书平看到了山一大医学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的人才招聘启事,第一时间回国来到这里,成为一名PI(课题组长)。吸引他的既有与国际接轨的年薪制待遇,更有人、财、物管理与使用的充分自主权,当然,也有这里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成立于2019年2月的山一大是由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整合组建而成,目标是“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科教融合的标杆、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和体制创新的典范”。而科创中心是该校科技创新的“特区”。
据了解,山一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资产总值2.5亿元,采用信息化管理,所有设备并网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使用。该校科创中心负责人辛玮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占地2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1期,拥有近亿元的50多台(套)大型科研仪器平台,现已满负荷运转;而占地8万余平方米的科创中心2期,具备为150个PI科研团队提供实验空间的能力。
仪器设备尤其是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是高校实施教学与科研创新不可或缺的工具。正是这些价值连城的大型仪器,吸引了数十支PI科研团队入驻。
仝令君副研究员既是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受益者,也是山一大徐涛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前不久,利用大型科学仪器平台,他有了新发现:乳源细胞外囊泡miRNAs可通过介导肠—肝轴Crosstalk改善相关代谢疾病。而这一成果发表在《科学》子刊《科学进展》上。
数据显示:2022年该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服务171课题组,用户数超700人,仪器设备使用机时近26000小时。而当年,山一大科创中心依托该平台发表了SCI收录学术论文127篇,比2021年增加了58%。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以上述共享平台为杠杆,放大成果,进入更高水平研发阶段。
大型仪器“走出去”,让高校与社会都受益
唐华教授是科创中心的领军人才。他依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支撑在中科院一区期刊《过敏反应》上发表一系列学术论文,并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该校高建刚、柴人杰、付小龙教授团队依托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的显微平台,在《尖端科学》期刊上发表耳蜗毛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调节听力的作用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院所中的大型科研仪器使用率低被外界诟病;同时,如何让科研仪器“走出去”,为更多科研人员服务也是难题。上述问题,山一大有了应对招式。
李乐平教授是国内胃肠外科的知名专家,而科创中心416实验室成为他的阵地。依托这里,李乐平团队成立了山东省消化肿瘤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获批“消化道肿瘤基础与临床重点实验室”,共主持了11项国家级项目,省校级重大项目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项,总经费达6000余万元。
山一大的大型仪器平台操作简单,契合了科研事务繁忙的科学家的诉求。比如该平台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校内外用户提供统一无差别服务。在该平台上,门户展示、用户(权限)管理、仪器设备展示管理、仪器预约和使用管理、仪器设备收费管理、实验数据管理、仪器设备使用查询及效益统计、仪器设备监控管理等功能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用就灵。
据了解,该平台已吸引了来自京、沪等地的科研人员来开展实验,为省内众多高校提供技术服务,正成为国内医卫科研领域的重要平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韩金祥说:“我们秉持‘创新、合作、开放、共享’理念打造的这个平台,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发挥其科研与社会价值,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与科研交流的平台,产出了更多的高水平成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山一大力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