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4/22 23:22:04
选择字号:
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科学与政策如何衔接?

 

4月20日至22日,一场以“科技创新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研讨会的参加者,除了科研人员之外,还有来自全国多地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的管理者。

会议被设计成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科学家介绍各种理论、方法与技术,第二部分由地方示范区管理者介绍其示范区建设经验和成效,第三部分是双方交流,第四部分是实地生态考察。

这场研讨会的设计和组织者,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厦门大学讲席教授吕永龙。当被问及为何如此安排时,吕永龙说:“科学家永远不可能替代决策者做决策,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对话交流,理解决策者的需求,然后为他们提供科学的数据或证据。”

当前,我国正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上的作用。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科学家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将科学与政策衔接起来的经验。

用数据说话

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形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议程)。

“议程有一个具体实施的准则,即可持续发展全球指标框架,用于评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进展,但是,指标框架至今仍面临数据缺失等诸多挑战。”研讨会上,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指出,框架中有40%的指标依然没有数据支撑,数据的空间覆盖和及时性差。

数据被视为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基础。早在2011年,郭华东就看到了数据的价值:“科学大数据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论,正在催生人们用全新的模式实现科学发现。地球大数据正在成为认识地球的新钥匙,知识发现的新引擎,决策支持的新手段。”

这些年,从主持实施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到用地球大数据技术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再到成为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郭华东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但一直没有离开“数据”二字。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在这儿,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科学家得把这些发展目标和自己的专业能力结合起来。”郭华东说。

对于“用数据说话”的重要性,吕永龙深有同感。2016年,吕永龙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过一篇短文,呼吁关注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生产总值的定量评估问题。2019年,他又率领其团队在《科学进展》发文向国际阐述,中国对海洋的开发并非外界主观认为的“过高”,而是“不足”。文章中,吕永龙等利用海洋生产总值的评估指标,对中国和美国的海洋生产总值进行量化对比分析。扎实的数据说服了国际评审专家。

“科学家要承担的责任就是确保数据是准确的,方法是科学的,研究是符合规范的。”吕永龙告诉《中国科学报》。

用案例交流

吕永龙和郭华东都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科学家。在与国际同行交流时,他们发现,在以科技创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不仅要懂得用数据说话,还要擅长用案例交流。

“我们经常发现,我们在这里埋头苦干,但没有考虑怎么让我们的经验走向国际。”吕永龙说。

对此,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军体会颇深:“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利用时空信息,可以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形式,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

陈军长期从事航天测绘领域理论和技术研究,致力于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社会统计数据结合起来,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监测评估。

2017年11月,陈军作为中国测绘代表团成员,在墨西哥参加由联合国统计司主办的联合国第五次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会议期间,他发现,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运用统计和地理信息结合的方式,完整地针对某一地区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估。

陈军的脑海里出现了两个字“德清”。当时,浙江省德清县在践行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且已经被确定为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的举办地。

于是,陈军联合了6家高校、2家企业组成了30多人的研究团队,又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外国同行,论证、研讨如何用时空信息技术体系为德清做一次综合评估。

到2018年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召开时,他们正式对外发布了《德清践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的中英文版。这一做法引起国际关注,2020年12月,联合国向全世界发布可持续发展目标优秀案例选集,共展示了16项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其中第30页上收录着来自中国的“德清样本”。

“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是政府和科技界面临的共同任务。”陈军说。

重视对话

自2016年12月《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印发后,国务院分三批批准太原市、桂林市、深圳市等11个地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不能光评论,那样相当于纸上谈兵,大家要到一个平台上来对话。科技创新要想应用到可持续发展实践中间去,就必须跟实践结合。”吕永龙说。

他告诉《中国科学报》,在选择这些创新示范区的过程中,我国专家组成员走遍了每个示范区,帮助各地确定示范区建设主题,审议他们的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方案,不仅如此,科技专家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也发挥了支持作用。

在“德清样本”走出国门后,陈军对于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反思没有停止:“评估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最后要对标实践。”

之后,他带着研究团队,与德清县当地管理部门合作,在一次次对话中,他们完成了德清县102个指标的差距分析,提出43个地方目标,制定出147条行动举措。

2021年6月,以这147条举措为内容的《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这是全球首次以县域为单位明确未来五年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路径。

除了科学家与地方政府决策者间的对话之外,科学家们也注重跨学科对话。

“目前,有关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情景预测还存在挑战,由于缺乏历史数据,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而且缺乏统一认知。”吕永龙表示,日前厦门大学建立了国际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院,就是要加强跨学科合作研究。

“社会福祉、公众参与、幸福感等问题涉及价值判断,无法用单一指标加以衡量,要研究清楚社会、经济、环境间的耦合机理,就必须依赖跨学科的对话与合作。”吕永龙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邀您一起揭晓2024年度十佳博文 智利大型能源项目威胁世界最大望远镜
全球尺度风速与植物水力性状的关系获揭示 地球早期大气层曾发生碘氧“大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