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3/3/25 12:03:48
选择字号:
汪永进:沉迷洞穴沉积与古气候研究,他常说要做就做到最好

 

他是国内最早从事洞穴石笋同位素研究的古气候学家之一,他始终坚持“教育为本”的理念,他就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汪永进。

汪永进教授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团队发展为纽带,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相融合,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第四纪研究后备人才,探索出一套具有高校特色的创新育人新模式。

  ?

01

诲人不倦

潜心传道授业的“大先生”

在指导研究生进行科学问题研究时,汪永进教授很喜欢讲故事,一个看似枯燥乏味的科学问题,经他一讲,就变成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实际上,科学问题的解译就是如何把科学故事讲好。在课题组讨论中,汪永进教授的肢体语言非常丰富,再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

汪永进教授经常把最前沿的资讯及时传授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了更好地指导研究生工作,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和研究生一起整理材料、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开阔思路。2007年除夕,一位博士生打电话告诉汪永进,他在科研上遇到了一个难题。挂了电话,汪永进教授便骑上自行车赶到办公室,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汪永进教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2010年夏天,他指导的一位博士生投稿的论文已被录用,准备发表,但在最后定稿时,汪永进发现证据尚不充分,立即让他重新做实验,反复论证,直至完全满意为止。

学生说他“对学生论文数据误差大小的要求,高于论文发表的要求”。为论证一位博士生论文里的数据,他不顾时已农历大年三十,跑回实验室把原始数据重新翻出来一一进行检验。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一丝不苟、沉稳踏实的科学精神。

在汪永进教授的指导下,他的学生在第四纪古气候研究中取得显著的成果,多名研究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和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奖”,他本人也获得了2003年江苏省“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02

以身作则

甘当科研创新的探索者

汪永进教授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和研究生指导工作。他严谨踏实,20年来,近乎痴迷般地坚守洞穴沉积与古气候研究,带领研究团队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科研上,汪永进教授对研究结果追求完美,他的口头禅“要做就做到最好”影响着几代学生。他默默无闻地坚守自己的研究工作,这种淡薄名利、潜心钻研的品质显得尤为珍贵。

汪永进教授在古气候研究方面的斐然成绩是建立在无数次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之上的。说到“野外考察”,汪永进多次坦言:艰苦。一方面,他并不避讳“苦”“累”“难”“险”等所谓的负面词汇;另一方面,他从未因此畏惧忌惮和逃避。

2001年夏,汪永进教授带着研究生前往湖北神农架天鹅洞考察。尚未进洞时,便遇大雨。时间有限,他们只能冒雨前行,洞内道路十分湿滑,但当他们发现洞内有许多高品质的样品时,兴奋得将困难忘在了脑后,紧张地采集起来。当汪永进背着几十斤的样品往外走时,一不小心滑倒,在倒地的瞬间,他本能地伸出右手紧紧护住样品,左手因撑地被锋利的岩石划出一条很深的伤口,顿时血如泉涌。

每每回忆起那些往事,从汪永进教授的口吻语气和神态表情中看不到一点为事业付出不菲代价的自惜,反而总是乐呵呵的,让人真切感受到他的豁达和乐观。他清瘦、黝黑的身材和脸上刀刻般的深纹显示了饱经风霜的过往,这样的印记是长期的野外考察赐予他的礼物,见证了他的人生足迹,也为他积累了丰厚的科研财富。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追求真实的野外“现场感”。

  ?

汪永进教授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品质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们,在实验室内部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多年来,他培养的学生已成为教育科研的骨干力量,他们同样传承着汪永进身上的优良品质,充当着各自团队的“拓荒者”,不断前行。

03

乐于奉献

扎根立德树人的领路人

汪永进教授常强调,做学问前,先要做好“人”。他时常关心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争做有目标、有追求,能包容,勇于创新的时代新人。

不少研究生新生入学后,容易出现短暂性迷茫。针对这种情况,汪永进教授经常用科学特点来开导学生:地球科学,是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交互中观察世界,可以入细入微,小到晶体结构,需要显微镜来观察;可以宏大到整个大陆,需要用大胸襟来容纳。对现实世界而言,体系开放是主流,而封闭是个别。汪永进经常走进学生宿舍,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思想。他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像一把锁,只要找到合适的钥匙,就可以打开心门释放热情,活出美丽人生。

除了精心培育学生,汪永进教授时刻关注学院青年教师的培养。在地科院,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坚持了将近三十年。

汪永进教授积极拓展凝聚人心的新思路,探索实施“树人工作法”,把支部建在学科上,将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努力增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质效。

在汪永进教授和自然地理党支部其他老党员、老教授的带动下,青年党员教师深耕教育教学,逐步成为学院的骨干力量。自然地理团队综合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汪永进教授本人获评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2021年作为先进模范代表被选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上课时,汪永进教授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地理学的学生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历史要为当今服务,理论研究要为国家效力。汪永进教授的育人之路远远未到尽头,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永远在前进。

人物简介:

汪永进,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永进教授长期从事洞穴沉积和气候环境演变研究,先后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2002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入选“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8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2年入选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党员,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其研究团队入选 2005年度“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007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班组)”称号,2010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国优秀工作者,2016年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所领导的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名单。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科学家发现第一颗拥有永久黑暗面的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